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非常有用的药品安全小常识
TUhjnbcbe - 2020/11/21 19:10:00
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药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可以救人,用错了可以害人,甚至致人于死亡,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药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标识?

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不懂医药的人对这三个词一般都不太好理解。这三个词总的是嘱咐吃药的人要注意,不能乱吃。这三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

“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时要小心谨慎。就是在服用之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诉你要留神,不是说不能使用。比如利他林对大脑有兴奋作用,高血压、癫痫病人应慎用。

“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青光眼病人绝对不能使用阿托品。

二、怎么样识别假药?

(一)、包装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够仿制正牌药品的包装,并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是假药总会有种种痕迹表现,如包装上较为粗糙、色调较差、套色不佳、字迹模糊、文字说明中常出现错别字等,仔细辨别可见破绽。

(二)气味

一些药品具有特殊的气味,如气味发生改变,有怪味或气味消失等,均应警惕是否假药。

(三)外表

正品药品颗粒均匀,不易捻碎。假劣药品则颗粒大小不一,易褪色,易捻碎且捻碎后有淀粉样感觉。正品药品中的分散片口服能迅速溶解,假药分散片则溶解速度缓慢。另外,假劣药品在距其所标出的出厂日期不久或在其所标的有效期内,往往发生变色、粘连、松片、裂片、沉淀、发霉、腐败等变化。正规的针剂药品封口光滑,印字清晰,无沉淀混浊物。而假药往往封口粗糙,有毛刺,印字模糊。片剂可以从有无裂痕、黏边、变形、色泽是否光亮、大小是否规则等方面判断。冲剂则以是否结块、发黏来鉴别真假。

(四)期限

经批准合法生产的正规产品应有明确的生产日期、使用年限以及使用限期内某些药品如出现沉淀、变色等情况时的处理。假药往往有生产日期而无使用年限,或有使用期限又无生产日期,甚至有时会两者均无注明。

(五)说明

经批准合法生产的药品,其说明书内容准确,治疗范围限定严格,使用的方法、禁忌、*副作用等,均有详细说明。宣称包治百病的往往是假药或违法宣传。

(六)文号

药品批准文号就带有“药”字样,如“京卫药准字()第号”为头。若批准文字为“京健食准字”或“京食准字”为开头则不属于药品。

三、如何正确口服用药?

在家庭用药中,绝大部分是口服用药。为了让口服的药品更好地发挥药效,在服药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注意的。专家表示,家庭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用除白开水以外的其他水送药

口服用药应用白开水送药。不提倡用茶水、果汁等其他水送药。因为茶水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物质,属于偏碱性的水溶液,这样用来送药,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例如,我们经常服用的止痛药,是酸性的,如果用茶水送服,就会使酸碱中和,失去药效。果汁也同样,是酸性的水溶液,它可以使许多药提前溶解,不利于胃肠道的吸收。而且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是一种氧化还原剂,会影响到部分药效的发挥。

对于缓释制剂不要分解药剂后再服用

专家介绍,像一些片剂的药或胶囊都属于缓释药剂,在服用时把胶囊打开或把药片研碎都是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像止痛药的茶碱、治疗心脏病的硝苯吡啶就属于这类药,这样会破坏药品原有的药效,容易使服药当时吸收的浓度过高,而且也达不到一天平稳地释放药效的作用。

不要强行给小孩灌药

小孩都不愿意吃药,很多家长常捏孩子鼻子,强迫孩子张开口,而把药灌进去。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小孩的鼻子被捏住,只能靠嘴巴呼吸,这时的溶液易呛进气管和支气管,轻则引起剧烈咳嗽,重则发生吸入性肺炎或药片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服中药时不能随意加糖

一般来说,中药,特别是汤药都比较苦,服用时患者往往要加点糖,其实一些中药是不适宜加糖后再服用的。我们常吃的糖分为白糖和红糖。红糖为温性;白糖为凉性。所以,加糖服药应首先了解药物的性状,凉性的药物可适当加一些白糖,热性的药物可加适量的红糖,这样才不会影响药效。

另外,有些中药恰恰是利用苦味达到药效的,因此就不能加糖。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可能会与红糖中的铁、钙等起作用而影响疗效。所以,服用中药时可否加糖,最好询问医生,不要擅自做主。

四、老年人使用非处方药注意事项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用药的机会比年轻人要多,其中大多是非处方药,因此,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对老年人的保健和安享晚年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用药目的,即“有的放矢”,既要知道自己的病情,又要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如经常出现一些腰酸背痛,头疼脑热,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此时可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如果有器质性病变,医院就医,不能任意使用镇痛药。

严格按剂量要求,并按时用药:老年人记忆力有所衰退,容易忘记用药,有时,因治疗心切,希望“立竿见影”,往往自行加量,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时漏服一次药后,下次服药时自行服用双倍剂量,结果很容易发生不良后果,服药过量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原疾病更为严重。为了做到按时用药,可以用定时钟并写一纸条置于明显位置,提醒自己准时用药。

掌握好用药技巧:内服药片或胶囊时,至少应用半杯温开水(约ml)送服,水量过少药片易滞留在食道壁上,既刺激食道,又延误疗效,服药的姿势以站立最佳,如情况许可,亦应坐直身体,吞下药片后约1分钟再躺下。此外,有的药片不宜嚼碎或压碎;有的药片则需要嚼碎或打碎后服用,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对一些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等均不应打碎后服用。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即使是非处方药也不例外,只不过比处方药安全性高一些。首先要知道自己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在使用同类药物时更应谨慎,并留心观察用药后全身变化,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少还中、西药合用,为此,在用药前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同服各药之间有无不良的相互作用,或有利的相互作用。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同时饮酒,易致肝、肾*性。在服用处方药的镇静、安定剂时,再用非处方药的镇静助眠药则易引起过量而中*。如有疑问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注意保存方法:一般中、西药的非处方药多是口服制剂,少数是外用或五官科用药,因此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一般应放在阴凉处,糖浆、滴眼剂应放在冰箱(4℃左右),但勿放在冷冻层,以免药物变质。

五、非处方药是安全保险药品吗?

非处方药具有下列特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会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为有这些特点,加上某些药品的不适当宣传,给患者的感觉往往是:非处方药可以放心使用,绝对安全,其实,这是安全用药的一大隐患。非处方药虽说安全性较高,但只是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也是药品,同样具有药品的各种属性,因此非处方药并非绝对“保险”,同时,由于非处方药在使用时大多靠患者自己的判断,没有特定的医嘱,所以,在应用时更要多加小心。

六、哪三类药不能用热水服?

助消化类如多酶片、酵母片等,此类药中的酶是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

维生素C它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

止咳糖浆类止咳药溶解在糖浆里,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能减轻粘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粘膜稠度,不能生成保护性薄膜。

七、家中的药用该如何存放?

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会存放一些药品,但药品的保存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否则易霉变、过期,变质后造成浪费或误服而引起不良反应。笔者就此问题走访了几位专家,在这儿给大家提个醒。

存放原则

绝大多数药品都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常见原因包括光线、湿气和热度等。因此药品保存的首要原则就是避光、避湿、避热。

保存方法

散装药粒需避光要用适当避光玻璃瓶或塑料瓶装置,最好内放干燥剂。

液体制剂室温保存

如一般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药或止流鼻涕药剂,这些药水开瓶后,不需摆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成分的溶解度,以致糖浆中糖分析出结晶,导致浓度与原先不符。

悬浮剂保存分状态

如大部分抗生素类的糖浆,这些以粉末状盛装在容器的药品,在室温下保存期限瓶外有标示,一旦加水后就应该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但相应保存期会变短。

肛门栓剂防软化

多数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以免软化。

眼药水存放依标示

一般放在室温下即可。有特别提示的需放在冰箱中冷藏的,依标示处理。但要注意,若开封后1个月内未用完,应立即丢弃。

雾剂类药品喜温暖

应存放在室内较温暖的地方,以免在使用时发生喷药不畅、药物不匀的现象。

中药保存应得法

必须在低湿的环境下贮存,存放时最好能使用干燥的非铁器类密封罐,也可以用塑料袋将它层层包封以隔绝空气。若经常取药,可以将药品制成小包装,以免整体受潮;若长时间不用药,可将药品保存于冰箱。

八、老年人要提防哪五种药?

洋地*类药物

由于老年人对此类药物排泄较慢,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故应用此类药物时酌减用量,应为年轻人剂量的1/4。

利尿药

对老年人有多种潜在的不良影响,使用后容易发生低钠血症,而这种严重的副作用可使老人更加衰弱,发生体位性头晕、低血压、意识模糊、暂时性轻度偏瘫、跌倒和惊厥等,易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导致中风的危险性增加。还可发生低钾血症,一旦发生低血钾,轻则乏力、腹胀、心跳加速,重则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强效利尿剂,如利尿酸可引起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选用中效或弱效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并注意补钾。

镇静安眠药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消除减慢,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受体处于高敏状态,因此,对此类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小剂量即可产生治疗效果。如地西泮(安定),20岁的年青人服后20小时药效基本消除,而70岁的老年人要达到这种程度则需80小时。中轻年服用安定诱导入睡,口服5毫克,次日无困倦之感,而65岁以上的老人,服相同剂量,次日会困倦、疲乏、昏昏欲睡,甚至走路不稳,个别人还会有精神异常的症状。因此,老年人用安眠药要个体化,从最小有效量开始,视情况而定,可采用多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重症肌无力的老年人应禁用。

巴比妥类药物

对老年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性反应,表现为头晕头胀、步态不稳、说话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

泻药

老年人便秘长期靠泻药,如用酚酞、大*等导泻,容易引起结肠痉挛,使排便更加困难。长期服用泻药还可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故宜慎用,必要时可选用甘油栓或开塞露、直肠用润滑剂类药物。老年人便秘,宜调整膳食,加强适当的锻炼,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九、哺乳期妇女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不同的抗菌药物自乳汁中排泄的差异很大,其中从乳汁中排泄量较大的有红霉素和林可霉素。红霉素静脉滴注时,乳汁浓度较血清浓度高4-5倍,但青霉素G肌注或静滴时,乳汁中浓度仅为血清浓度的2%-20%。尽管有些抗菌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很高,达到婴儿体内的药量有限,但是却可引起婴儿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有些药物如卡那霉素和异烟肼经乳汁排泄,有可能导致婴儿中*,应禁用。磺胺类通过乳汁的药量足以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通常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有: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妥因、氟喹诺酮类等;需慎重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克林霉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等。

十、抗菌药物为什么不能随便购买使用?

滥用抗菌药物对人体有如下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的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造成社会危害。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将对细菌束手无策。

十一、减肥药物都能减肥吗?

其实,减肥药物并不是都能减肥,完全能使一个肥胖人在服了减肥药物就变成瘦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市售的减肥药物,除了西药的食欲抑制剂和甲状腺素类制剂外,还有一些中药,这些中药有的从补脾益气生津出发,以减少饥饿感;有的从理气通便为主,利尿通便;有的则是把中药与食物混合加工制成减肥食品或作为填充剂使用。肥胖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当然有异。

大多数的减肥中药都是针对中医所讲的某一个类型,也往往是通过改善症状来减肥。如一些人肥胖体虚乏力,动则气喘,食后不消,则可用一些补虚降脂的药物,通过改善消化机能,增加排泄来减肥;对一些体肥多脂油,面色油光,舌苔厚腻、嗜食油腻的人则要用利湿化痰中药制剂来减肥;而对脏腑功能差、肠蠕动慢的人来说,则用行气化浊作用的制剂;以排除大便及水分。这些药物能够减肥,但都不是速效药物,不恰当地选择减肥药物,不仅不能很好地减肥,而且还带来不良的后果。对体格健壮的人用补脾益气的减肥药会使食欲大增;对肠道功能不佳的人,使用含有大*之类的减肥药,只能图一时之快。至于那些掺入中药的减肥食品,也不是立等见效,作为一种无*的代用品来说,还是可以长期使用的。

作为填充剂的减肥代用食品的作用,只是把胃填满,造成厌食。如褐藻胶泡丝等,干燥时指甲大小的一块,泡在水里有满满一大碗,这些食品服用时间短不见效,服用时间长则影响人的人体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而使体质下降,所以说对儿童、老人尤为不宜。有些内服药物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孩子们使用之后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有人会说:内服减肥药物的疗效需用较长时间或作用不明显,那么,市场上风靡一时苗条霜是否可以选用呢?确切地说苗条霜不是减肥药,它只是一种保健品,使用任何一种苗条霜都需要按摩、热敷。一句话,只要按摩得法,一样可减肥。试想一堆脂肪,经过按摩及热敷后,脂肪组织中的间隙就会变宽,毛细血管就会见缝插针,局部的血液循环好了,脂肪的代谢也就加快了,丰满的脂肪细胞自然会变瘦的,因而局部就变薄了,真正的作用在于按摩,苗条霜起辅助作用。它只对于身体某一区域的脂肪堆积效果好,不能代替全身作用。减肥需要一种综合的作用,合理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配合局部按摩,以及应用药物改善症状,都是比较可取的。

十二、人参人人皆宜?

人参是我国的传统补品,尤其适宜年老体弱者、消耗性疾病后期及手术后的病人。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服人参。那么,哪些人不宜服人参呢?

患有动脉硬化症者人参中的蛋白质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加重血管壁脂质沉积,故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糖尿病、脉管炎者应慎服人参。

血液黏稠度高者血液黏稠度升高,会使血液流通不畅,中医称之为血瘀。人参有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会更高。

失眠患者人参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它会使失眠者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加重失眠。

胃病患者现已查明,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旋杆菌,而人参对该病菌有保护作用,不利于药物对它的杀灭。

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人参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抑制胆道排泄胆汁使胆汁变稠。调查证明,长期服人参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升高。

十三、用药为什么不能求新?

众所周知,一种新药的问世,尽管经过临床使用,证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这些药物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效果、*副反应的实践检验时间不很长,病例亦有限,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大一部分新药由于疗效不佳或*副反应重而被淘汰。而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确能超过原有同类药物疗效的新药,则为数不多。

例如:70年代,抗结核新药利福平问世后,当时对它的宣传有的几乎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然而,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发现,它的抗结核效果仅与异烟肼相当,而价格则是后者的几十倍。在单独应用利福平时,结核杆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它迅速失效。有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了肝损害等副作用。

事实证明,一种新药的出现,只是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病人不可盲目追求。因此,家庭用药中切记: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就是好药,切忌一味地迷信新药。

十四、用药进口的比国产好吗?

为什么国人会对进口药更感兴趣呢?行家们认为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进口药口广告诱人,对疗效既夸大其词又颇为肯定,对病人有极大的诱惑力。

(2)药物的制作工艺水平高,无论是药片还是针剂,里外包装给人以完美无缺之感,获得了病人的信任。

(3)价钱昂贵迎合了部分国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一分价钱一份货”的消费心理。

(4)有些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医药方面确占有领先地位,许多药品还是世界公认的良药。这些方面是进口药的优势,赢得了中国人的青睐。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进口药也有不良的一面。如我国进口最多的是血液制品。血液制品是从人的血液中提取的。目前,在血液制品的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尽血液中的肝炎病*和艾滋病病*,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好办法。因此从肝炎、性病、艾滋病猖獗流行的外国进口丙种球蛋白、人体血清白蛋白、冻干血浆、抗血友病第八因子等,这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不仅无益,而且是个威胁。如浙江省18个血友病病人,因用进口的抗血友病第八因子,有4人感染了艾滋病病*。

进口药是根据他国人的病种、体型而研制的。国人的体型与其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差异,而同一疾病可由不同的病因所致,病型亦不完全相同,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洋药是否完全适合国人,值得进一步商榷。同时,我国出口的药品不少,其质量可与进口竞争,不少已超过进口的。我国出口的链霉素在国外被外商改个包装和商标,又作为洋货卖给了中国。这些说明了国产药并不比进口药差,而且价廉物美。总之,药是治病的,无须讲究是洋还是土,关键在于对症下药、合理用药,切忌过分迷信洋药。

河南全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基础药品事业部销售

-

传真:-

新特药品事业部销售

-

传真:-

内乡厂部

-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常有用的药品安全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