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胃肠息肉的超声诊断
TUhjnbcbe - 2020/11/21 17:21:00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www.znlvye.com/

作者:刘娟审核:周艳芳主任

单位:医院超声科

概念:胃肠息肉是指胃肠黏膜局限性良性上皮性隆起病变,由上皮细胞或间质成分增生而形成。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大小不等,从数毫米至2-3cm。

好发部位:胃息肉好发于胃窦、胃底部,结肠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

病因:家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炎症、慢性刺激、饮食习惯等有关。

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为查体发现;

2、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可有相应胃炎的临床表现;

3、当息肉表面发生糜烂、溃疡时,可有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4、较大肠道息肉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等症状。

分类:

根据息肉数目:分为多个与单发

根据有蒂或无蒂: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扁平息肉

根据息肉大小: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为小型,2.0-3.0cm为大型,3.0-5.0cm为特大型

根据息肉所处位置:食管息肉、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等,其中以胃和大肠息肉最为常见。

根据形态学分型(山田分型法):

Ⅰ型:呈丘状,隆起起始部平滑无明显边界;

Ⅱ型:呈半球状,隆起起始部有明确界限;

Ⅲ型:蒂隆起的起始部略小,形成亚蒂;

Ⅳ型:有明显蒂隆起。

病理学分类:

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超声声像图表现:

1、胃肠壁自黏膜层向胃肠腔内突起的局限性肿物,形态各异,表面多数光整,部分欠光滑,边界清楚;

2、息肉常部分有蒂和胃肠壁相连,蒂长短不一,多单发;

3、多呈低回声或等回声,少数呈稍高回声,大小不等,内部回声均质,部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小囊腔,周围胃肠壁层次清晰完整;

4、可随胃肠蠕动而移动,但不消失;

5、胃窦部较大肿物可随胃蠕动而堵塞幽门管,使胃内助显剂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又可随胃蠕动消失而解除堵塞,呈间歇性反复出现;

6、CDFI:内可见从蒂部向病变内走行的线条状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恶性息肉声像图表现:

1、多发多见,肿物直径多大于2.0cm,生长较快,常出现在直肠或结肠;

2、呈圆形、椭圆形,半球形,分叶状,宽基底,可带短蒂;

3、内部回声不均匀,活动度差,肿物表面伴有糜烂或溃疡;

4、息肉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如果想更系统学习胃肠息肉的超声诊断,可扫以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肠息肉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