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院胃镜室胃肠息肉,不可小觑
TUhjnbcbe - 2020/11/21 17:19:00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肠直肠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研究表明,手术切除结肠直肠容易恶变的息肉如腺瘤,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早期有选择性地切除结肠直肠息肉对于预防结肠直肠癌至关重要。

我院胃肠镜室自年开始,在内镜下已安全切除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胃肠道息肉余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有效地防治了无数患者胃癌、结直肠癌的发生。下面,我院胃肠镜室分享几例今年做的息肉切除病例,并将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后的注意事项科普一下。

病例一

48岁的杨女士,因腹痛腹胀而来我院体检,做肠镜检查时发现乙状结肠一约1.0*0.8cm的宽基息肉,表面呈结肠状不平,直肠多发大小等的息肉,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术)及内镜下息肉电灼除(APC)治疗。

病例二

14岁的陈女士,因腹痛来我院就诊,大便隐血阳性,做肠镜检查时发现乙状结肠一约1.5cm*1.0cm的有蒂息肉,表面粘膜潮红、糜烂,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病例三

58岁的范先生,因上腹部胀痛不适来我院就诊,做胃镜检查时发现胃体一直径约1.0cm的亚蒂息肉,顶端糜烂,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胃肠息肉......

什么是息肉?有什么症状?

A

息肉是长在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的肚子里,在那里积蓄着力量,三年,五年,十年......待到实际成熟,腺瘤撕掉了伪装,露出了獠牙。当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或者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出现这些情况时候,往往病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发生了恶变。所以,这10年请选择交给内镜医生一次。

Q

息肉切除术后应注意哪些细节呢?

A

饮食 出院后1-2周内仍以清淡半流质软食为主,主食以菜稀粥、肉糜粥、烂面条等食品;蔬菜可选食山药、萝卜、冬瓜、西红柿等、少吃芹菜、韭菜等多粗纤维类;荤食可选鸡蛋、牛奶、肉类和鱼类等,要求易咀嚼易消化、少粗纤维、富有蛋白质和能量、不能过烫、不要过多、不要过快,以进食后舒服为标准。禁忌浓茶、咖啡、酒精、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品。如无明显不适和特殊要求1-2周后,可恢复普通正常饮食。

休息 大多数情况下息肉的伤口在3天内稳定,半月内基本愈合,一月内完全愈合,出院后一月内仍注意休息,可散步、适度家务、上班轻工作,避免剧烈运动和各种屏气用力活动如拖地板、搬重物、举重锻炼、性生活等,不宜久坐,不要熬夜等,特别对有慢性病如心血管病服用抗凝药、肝病、肾病和糖尿病的病友,伤口愈合较慢者,更应注意休息,避免迟发性出血。

要保持大便通畅 每日自行排便1-2次最佳。两天以上未排便、大便困难或大便干结时,可能诱发息肉切除创面出血,宜临时用开塞露刺激和润滑排便,口服软化大便药物如乳果糖(杜秘克)等,禁用刺激性泻药如果导、番泻叶等;可食用软化大便的食品如弥猴桃、初榨橄榄油等,上述处医院灌肠治疗大便干结。

Q

病理结果怎么对待?什么时候要复查呢?

A

病理结果对于您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不一样的病理结果对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所以出院后务必要知道切除息肉的病理结果,医院病理报告时间不同,可先出院等医生电话通知,也可门诊主动联系医生了解,医生会根据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病理报告息肉的恶变,可能要追加手术治疗。

有息肉病史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再次复查,因为不是每次胃肠镜检查都能发现所有的病变,也有可能会遗漏一些比如在皱襞内小病变等,一般建议术后3-6月内复查胃镜或肠镜;复查没有问题后,可术后1-2年再次复查胃镜或肠镜;复查后仍无异常,则可延长每3-5年检查一次。

功能科涂忠红主任提醒大家

早发现、早治疗,

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两年查一次胃镜。

建议从50岁开始每年

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1次肠镜检查。

供稿:陈星

编辑:何文玲

编审:陈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胃镜室胃肠息肉,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