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确诊——
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如何处理——
急性便秘者
多数因肠道发生梗阻所致,建议尽快就医。如有腹胀、腹部隐痛等症状,可先采用温水灌肠,再尽快就医。
便秘时间较长者
超过1年以上,或反复间断性发生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经多种检查证实结肠及直肠并无器质性病变,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基本正常,无消瘦、贫血等表现,治疗一般较为困难。可试用以下治疗措施:
1.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做体操、慢跑或散步等;每晚临睡前平卧于床上作腹式运动(作深腹式呼吸),每次15~30min;并可进行自我腹部按摩,按摩方法宜采用顺时针方向,由右侧向左侧,持续15~30min。
2.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多食香蕉、梨、西瓜等水果,以增加大便的体积,并应多饮水,少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强的饮料。
3.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逐步恢复或重新建立排便反射。清晨或白天工作繁忙者,可定时在晚上(一般以定时在清晨为佳)。
4.可选用莫沙必利等胃肠动力剂,以增强肠道的动力,增快肠蠕动。
——就医指南——
科室:消化内科
传染性: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
费用: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医院约(~元)
可能做的检查:便常规(15~30元)、腹部平片(50~元)、排粪造影检查
——常用药品——
西药
开塞露
莫沙必利
伊托必利
麻仁丸
培菲康
中成药
苁蓉通便口服液
便秘通软膏
麻仁润肠丸
——发病原因——
精神神经及饮食因素(15%)
神经心理障碍。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功能性因素(15%)
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
更多可能的病因肺热(6%)、津亏血少(5%)、气虚(3%)。
——病后、愈后贴士——
调整饮食结构
主食不要太精过细,要注意多吃些粗粮和杂粮。
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等。
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毫升的水。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要养成规律,不要拖延。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到时间就去上厕所,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对于还没有良好排便习惯者,建议每天早晨去厕所蹲5分钟左右,经过一段时日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
积极锻炼身体
散步、跑步、深呼吸、练气功、打太极拳、转腰抬腿以及体力劳动等,预防便秘。
腹部按摩也可预防便秘,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对向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20圈。
避免滥用泻药
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