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1月1日起,医院急诊科负责接种狂犬疫苗注射,负责这项工作快一年的时间里,平均每个月有一百多起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为了让大家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在生活中很好预防狂犬病*,那什么是狂犬病*呢?
狂犬病病*属于RNA型的弹状病*科狂犬病病*属。病*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尤其在脑海马角、大脑皮层、小脑)细胞的胞浆内形成狂犬病特异的包涵体,叫内基氏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嗜酸性染色。病*对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新洁尔灭、来苏儿等消*药敏感。1%~2%肥皂水、43%~70%酒精、0.01%碘液、丙酮、乙醚都能使之灭活。病*不耐湿热;50℃加热15分钟、℃2分钟,以及紫外线照射均能灭活,但在冷冻或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病*。在5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4℃下存活数月到一年。
狂犬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自然界里的一些野生动物,如狐狸、狼、*鼠狼、獾、皖熊、猴、鹿等都能感染,家畜如狗、猫、牛、马、羊、猪、骡、驴等也都能感染。但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还是狗,人的狂犬病主要还是狗传播的,占90%以上,其次是猫。
近几年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开始饲养宠物来提升生活乐趣。饲养宠物的同时也伴有一定的风险。如啮齿类宠物咬伤后,由于伤口上的唾液有病*,会通过伤口传染给人类引发狂犬病。
狂犬病一旦感染给人类,如果不经过及时的清创处理,或者是肌注狂犬病的疫苗,很容易造成狂犬病*进行复制或者是增殖,最终发病为狂犬病。一旦发病会表现为伤口的局部麻木,扩散到整个肢体,进而出现发热、兴奋性增高、吞咽困难,比较典型的咽喉痉挛以及流口水等症状,因常有恐水的临床表现,故又称恐水症。
狂犬病的症状
常见症状:低热、嗜睡、食欲缺乏、怕水、怕光、怕风、恐水症、出汗异常、头痛、昏迷、食欲异常、躁狂与昏睡交替、伤口痛痒或麻木、喉头痉挛。
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入侵病*的数量及*力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扩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
1
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此乃病*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持续2~4日。
2
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
3
麻痹期
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的等。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偶见超过10日者。此外,尚有已瘫痪为主要表现的“麻痹型”或“静型”,也称哑狂犬病,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及恐水现象,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继而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病程长达10日,最终因呼吸肌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吸血蝙蝠啮咬所致的狂犬病常属此型。
狂犬病的预防
如果被病猫、病狗等啮齿类动物咬伤或者抓伤,有可能感染狂犬病。马上需要清洗一下伤口,可以用肥皂水清洗,对狂犬病*有一定的杀害作用,另外用流水再清洗两分钟,基本上可以清除伤口表面的狂犬病*。目前来说,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还是注射狂犬疫苗,能够很大程度上预防狂犬病,建议在24小时以内到医院急诊科注射狂犬疫苗,这样预防的概率更好,效率更高一些。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可能含有狂犬病*的哺乳动物,比如猫、狗、马、狼、狐狸,或者平时少接触的,比如臭鼬、蝙蝠、浣熊,它们身上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所以要尽量避免被它们咬伤或者抓伤,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狂犬病。
温馨提示:
医院急诊科疫苗接种室24小时为您服务,接种
-,17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