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饥饿了解多少?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深有体会。
医学术语将饥饿表述为:“肌体需要食物的感觉表征之总和”
饥饿也可以分几种状态:
1.绝对饥饿——即无食物又有无水的状态。
2.完全饥饿——没有食物,却有无限量的饮用水。
3.不完全饥饿——限量食物供给,但无法保证体能恢复。
4.部分饥饿——食物充足,但无法提供一种或多种营养成分,如维他命、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
完全饥饿状态将肌体转为内部供应,简单说是自食的过程,一开始肌体吃掉的是脂肪细胞储备,而后是肌肉蛋白,组织糖原,肝糖原。同时降低物质交换的程度,减少能量消耗。
各种病患、高度情绪化和惊恐等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都会极大缩短无危险状态的饥饿条件下所能坚持的时间,加快体内的物质交换。因此,饥饿条件下的平均持续时间不过20-25天。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利弊条件,因而存在有差别。年纪大的人会比年轻人易于适应饥饿,因为他们体内的物质交换水平较低。相反,正在成长期的肌体,物质交换水平要高出15-20%。儿童的体内物质交换每小时每千克体重达到1.15大卡。女人比男人对饥饿更有耐力,这一数据不幸地来自列宁格勒围困时期的统计。当时,最先饿死的是14-18岁的男孩子,然后是青年男子,其后是女孩、成年女性。幸存者中多数是高龄妇女,她们只凭借很少量的食物熬到了最后。
健康的成年人需要大量的能量储备,但研究证明,即使是同样体重、年龄、性别并处于同等外在条件下的人,也会因为饥饿状态下心理或生理的个性差别而影响生命的维持时间。有些人经历了40、50甚至60昼夜的饥饿仍然活了下来,但证据显示也有很多人熬不过20到25天。一般来说,当饥饿使原来的体重消耗掉30-40%时,死亡也就近在眼前了。
饥饿的人比饱食者更容易冻死,也更易于生病加重或加重原有的病情。持续的饥饿使反应变缓,理解和判断变得迟钝,工作能力也大大降低。
长期饥饿的表征是什么?
最初阶段一般认为是饥饿的第二到第四天,在这一阶段饥饿感十分强烈,食欲明显上升,某些人会感到烧心,感到上腹部有压力甚至疼痛、恶心。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胃痉挛等症状。嗅觉变得极其敏锐。有水的情况下流涎严重。心思无法从食物离开。在饥饿的头四天体重平均每天下降1千克,在气温炎热条件下每天则可能下降1.5千克,然后的阶段每天减重量逐渐缩小。
然后,饥饿感会减轻,食欲也消失,有时候人体会出现轻松和兴奋。舌苔变白,呼吸时口中能感到轻微的丙酮味道。即使看见食物也不再分泌唾液。这时可能睡眠变差、持续头痛、敏感易怒。持续饥饿使人变得冷漠,萎靡不振、昏昏欲睡。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