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酱紫蛙科普酱紫蛙
呃逆俗称“打嗝”,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以喉间呃逆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
一般来说,膈肌受到了刺激,如寒冷、饱餐、吃饭过快或吃进干硬或酸、辣、冷的食物后,都会引起呃逆,不过这种呃逆持续时间较短,其刺激也大多来自胃部,属于偶发、短暂的呃逆,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即使不予理会也能自行停止,或者喝点热水便能缓解。
如果持续不断或反复发作者则需要进行检查治疗。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胃气,清火解郁,以此来缓解膈肌痉挛。
按摩法
取穴:少商穴、内关穴、膻中穴、鱼腰穴、攒竹穴。
操作:
①在打嗝发作时,用拇指按压少商穴,使酸痛感持续半分钟。
②用手指掐按内关穴。
③仰卧取穴,以拇指对准膻中穴,先轻后重,按压2~3分钟。
④仰卧,用两手拇指同时按两个鱼腰穴,由下向上按压,用力由轻到重,以有酸胀感为宜。按摩时要用力憋气,再用力呼气,反复2~3次,每次按揉2分钟。
⑤平卧或半坐位,以两手拇指指腹按住攒竹穴,先用力较轻,呈螺旋形顺时针方向按摩,后逐渐加重至有酸、麻、胀痛感。按住本穴,以眼球、眼眶能感觉到酸胀为好。一般1~5分钟可见效,见效后继续按摩3~5分钟。
注意:以上穴位可以单个按摩,也可以配伍使用,严重者每天按2次,5天为1个疗程,即可轻松缓解呃逆。
刮痧法
取穴:天突穴、膈俞穴、内关穴、天枢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内庭穴、公孙穴。
操作:
①在需要刮痧部位均匀涂抹刮痧油。
②刮胸部正中线,着重刮拭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
③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以出痧为度。
④刮拭腹部正中线,着重刮拭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以出痧为度。
⑤重刮上肢内侧的内关穴和手背的合谷穴,各30次,以出痧为度。
⑥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公孙、内庭穴,各30次,可以不出痧。
注意:以上刮痧方法适合胃火上逆导致的呃逆。
如果是气机郁滞导致的呃逆,则取天突穴、膈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侠溪穴、期门穴、太冲穴。先刮拭胸部正中线,着重刮拭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再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以出痧为度。然后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6肋间,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之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以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侠溪、太冲穴,各30次,可以不出痧。
如果是脾胃阳虚导致的呃逆,则取天突穴、膈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气海穴。先刮拭胸部正中线,着重刮拭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再刮拭背部膈俞穴,经脾俞穴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刮30次,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腹部,从中脘穴至气海穴,由上至下,刮30次,以出痧为度。之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以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30次,可以不出痧。
艾灸法
取穴:天溪穴、食窦穴、膻中穴、膈俞穴。
操作:取如麦粒大小的艾炷,每穴每次灸7壮,在感到有灼烧感时把艾炷迅速去掉,另换一壮艾炷继续施灸。每天施灸1次。
食疗法
姜末粥:大米60克,姜末6克。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粥,粥将成时放入姜末,继续煮至粥成,温服即可。对于防治脾胃虚寒导致的呃逆、呕吐效果良好。
玉竹柿蒂粥:玉竹15克,柿蒂10克,粳米克。玉竹、柿蒂洗净,放入砂锅,加清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渣取汁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至粳米熟烂,加药汁再次煮沸,温服。可以养阴清热、和胃止呃,对胃阴虚导致的呃逆尤其有效。
干姜山楂山药饮:干姜10克,山药、白萝卜各15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以上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水煎汤,去渣取汁,趁热服用,每日1次。可以消食止呃。
姜蜜饮:生姜汁60克,蜂蜜30克。生姜汁与蜂蜜放入杯中,搅拌均匀,加热后温服。一般1次即止,不愈可以再服1次。对于长期呃逆不愈有良好的功效。
编辑|于娟赵若汐
PhotobycraigadderleyonPexels
原标题:《打嗝停不下来?试试这些方法缓解膈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