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家猫都不出门,还有必要打狂犬疫苗吗
TUhjnbcbe - 2025/1/15 17:34:00

打疫苗是我们一直强调猫咪进家三件事之一。但是作为核心疫苗的狂犬疫苗,要不要打一直有争议。

打吧,猫咪从来不出门,上哪儿感染狂犬病?不打吧,万一感染了怎么办?听说致死率%啊!

为了让广大铲屎官不再纠结,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详细掰扯一下。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感染者会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因为恐水的症状比较突出,所以又叫恐水症。

被猫抓伤咬伤导致的狂犬病,只占我国全部狂犬病例的不到2%。

但铲屎官们不能因此完全放松警惕,因为直到今天,狂犬病都是“不治之症”,人发病后的死亡率近乎%。

近代以前,如果人被病犬病猫咬伤,只能祈祷自己不要犯病,一旦犯病等于直接宣判死亡。

直到年,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疫苗,才将人类从这种疾病的阴影里拯救了出来。

狂犬疫苗问世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但狂犬病始终没有像天花病毒那样被人类消灭。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计划在年彻底消灭狂犬病,如今已到,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完成,所以不得已完成时间又推后了10年。

在世界各国与狂犬病的斗争中,中国的表现不能算好——虽然我国狂犬病发病人数已经从十多年前的两三千例下降到五百多例,但依旧位居世界第二,仅好于印度。

我国当然不是对狂犬防疫不上心。实际上,中国每年有超过万人接种狂犬疫苗,消耗了全世界狂犬疫苗的80%,仅这一项的花费就超过50亿元。

如此高昂的花费,都没能让我们像很多发达国家那样消灭狂犬病,原因是什么呢?

该打疫苗的人没有打

万疫苗接种者,大多数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低风险人群。被家里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猫狗抓了咬了,打不打呢?犹豫半天,保险起见还是去打了。

但是生活在乡镇、农村,真正的高风险人群,受制于经济、医疗条件,即便真的被咬了,接种狂犬疫苗的也很少。每年死亡的狂犬病例里,超过90%都没有接种疫苗。

该打疫苗的狗没有打

研究显示,只要超过70%的狗接种疫苗,就可以消除狂犬病。

在一些宠物接种率高的国家,比如日本,医生甚至会拒绝给被咬的人打狂犬疫苗,因为他们相信本国的狗子足够安全。

但是我国显然达不到这个程度。

大中城市的情况好一些,政府基本都有对应的规定和补助。但是乡镇、农村的情况就比较糟糕了,很多地方接种率干脆就是零,这就是为什么说这些地方的人是高风险人群。

所以如果家里养的是狗子,那毫无疑问应该带出去打一针,但是感染风险较低的猫应该怎么办呢?

关于宠物猫要不要打狂犬疫苗,我们先来看几个比较权威的建议。

国家规定

根据农业部年修订的《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幼犬要及时进行初次免疫,此后每年加强一次;关于猫的规定则是:

根据当地需求进行免疫……

这句话基本等于没说,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很多,各地的情况也都不一样,出台特别具体的实施办法是不大可能的。

各地最常见的处理办法就是——和狗子同标准。如果狗没问题,那其它动物就更没问题了。

医院会告诉你每年都要打,一则防疫站就是这么要求他们的;二则宠物狂犬疫苗都是政府配发的,反正免费,打一针有备无患嘛。

AAFP方案

AAFP是美国猫科兽医协会,是猫咪医疗领域比较权威的组织。他们关于狂犬疫苗的建议是这样的:

最早8~12周起注射狂犬疫苗;此后2年,每年一针;再之后以三年一次的频率补打狂犬病疫苗。这套方案是在很多知名兽医,比如RonaldD.Schultz博士呼吁很多年以后才出台的,之前的标准也是每年补种。

新方案推出来后,还有很多人指出AAFP背后有医药公司赞助,所以故意提高了疫苗接种频率。

抛开这些秘辛不谈,无论是国内的防疫规范还是AAFP的接种建议,作为面向大众的方案,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所以都是偏保守的。

那么,对于普通铲屎官来说,更有操作性的方案是什么呢?

疫苗的作用是防范未来可能患上的疾病,所以猫咪要不要接种疫苗,也应该视猫咪未来患病风险的高低来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建议按照以下方案给猫咪接种狂犬疫苗:

幼猫和刚进家门的猫咪

建议进行一次完整的初次免疫,排除风险,让猫咪健康地融入家庭生活。

幼猫在12周龄以后,成猫在进家门一周以后,接种第一针,一年以后再补种一针。

有机会出门的猫咪

如果猫咪是放养、经常外出,或者能接触到其它动物,那就有一定的风险感染狂犬病毒,建议每1~3年补种一次狂犬疫苗。

之间的间隔,依据猫咪外出、接触其它动物频率,以及疫苗的有效期确定。

完全不出门的猫咪

如果猫咪做过初次免疫,且完全不出门,基本不接触其它动物,那可以视为感染风险极低,初次免疫之后可以不补种。

如果猫咪没有做过初次免疫,但是到家里已经超过半年,无异常症状,且完全不出门,基本不接触其它动物,那也可以视为感染风险极低,初次免疫之后可以不补种。

铲屎官没有不被主子挠和啃的,如果被猫抓伤咬伤,怎么做才能放心呢?

看感染风险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认为感染狂犬的风险较低:

猫已多次接种疫苗,且最近一次接种后未超过所用疫苗规定的有效期(1年或3年);猫接种过疫苗,且在咬人后检测体内仍有抗体;猫已经做过完整的初次免疫(首次接种疫苗1年后至少又进行过1次加强免疫),且确定之后未与其它动物接触过;确认猫最近半年内没有与其它动物接触过;一个月龄以下的小奶猫;人打过狂犬疫苗,还处于有效保护期内,且伤势并不严重。如果满足以上条件,且位于大中城市或者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就可以暂时不用接种狂犬疫苗。

这是年的中国狂犬病疫区分布图,发病>50的都是高风险地区,生活这些地区的铲屎官要提高警惕。

如果来自小城市或者乡镇、农村,最好给猫咪接种狂犬疫苗,并在之后适时加强。

看受伤严重程度

WHO将与可疑动物的接触分为3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应对方式:

注意,这是与“可疑动物”接触后的处置方式。

如果你满足第1条里面的低风险条件,可以暂时不接种疫苗;如果不满足,就无法确定猫咪是否安全,那就按照WHO的方案进行处理。

正确应用十日观察法

“十日观察法”是人接触可疑动物后常用的处置方法,在国际上已经应用多年,我国也在年将其纳入《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给予推广。

十日观察法有两个版本:

美国是非狂犬病疫区,一年仅有两三例狂犬病例,所以美国CDC的“十日观察法”非常宽松,简单概括就是“把肇事猫狗抓起来看10天,没犯病人再打疫苗”。

WHO则考虑了很多疫区的情况,给出的是保底方案,简单概括是“二级及以上暴露,先打疫苗,如果肇事猫狗10天还没犯病,那剩下的针就不用打了”。

国内的铲屎官们,可以先参照第1条中的低风险条件,如果满足就用美国CDC版十日观察法;如果不满足,就按照第2条中的方案,结合WHO版十日观察法分等级处理。

总结一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家猫都不出门,还有必要打狂犬疫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