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个冬天,我们痛失19名院士
TUhjnbcbe - 2025/1/1 19:13:00
白癜风在线咨询专家 http://www.t52mall.com/bdfzx

一些老人,终究没能熬过年的冬天。

这段时间,一份份沉默且庄重的讣告,密集出现。

十几位身为国之重器的院士们,人们耳熟能详的老艺术家,曾经战在一线的医学明星,多所院校的教师们......这些巨星们,相继陨落。

这是共和国的损失,也是一个时代刻骨铭心的印记。

12月的最后一个完整周末,一些大城市已经逐步恢复生机。

寒冷的北京街头行人步履匆匆,环球影城挤满了摩肩接踵的游客,光是排队都要花上一个小时;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广州,融创雪世界也开始重现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

欢声笑语下,疫情的阴霾似乎被冲淡不少,新的生活画卷正要徐徐展开。

但在鲜有人注意的角落,北京志愿捐献遗体首都医科大学登记接受站,于昨天迎来了一具特别的遗体——

“中国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院士的遗体。

12月24日,正值西方节日平安夜,在人们乐于送出“祝你平安”祝福的夜晚,这位岁的医学泰斗因病救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从北京首都医院的主任医师,再到首都医科大学的大体老师,兜兜转转,张金哲献出了一切,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地方。

他的从医史,跟新中国成立史几乎一样漫长。

彼时百废俱兴,我国小儿外科还处在一片空白。新生儿皮下坏疽怎么治?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有哪几种?......这些都是陌生的领域。

张金哲和同仁们用一台台手术,一次次钻研和突破,从无到有,身体力行把一个领域填补——

从医70多年,在他手下,小儿阑尾炎30年1.5万例无死亡、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包括坏死休克患儿连续例无死亡、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死亡率,从几近%下降到5%,拯救了大量患儿的生命;

他发明改进了50余种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自行研制“张氏钳”“张氏膜”“张氏瓣”等手术器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不开腹、不造瘘直接做肛肠拖出手术的国家。

他的一大步,也是中国医学界的一小步。无数院士和先人的每一步,密密麻麻地落到实处,才蹚出了中国的新路。

都说医者,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面对孩童,后者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据京华卫生报道,在这位坚持出诊的百岁老人白大褂里,总是装满了各种小玩意——

右口袋放得满满当当的,满是小零食和小玩意。遇到苦恼的孩子,他就会“变个小魔术”,哄着孩子让他先“摸摸肚子”;

左口袋则是预留给忧心忡忡的家长们的各种“小纸条”:从肠痉挛性腹痛到婴儿肛周血管扩张等几十种常见病,纸条写满了不同疾病的症状、治疗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医者仁心,种种事迹,受人爱戴的“张爷爷”还留在万千人心中。

在他身后,70多年来被他治愈的万余名儿童,想必现今已经长大成人,或为人父人母,能够自由健康地行走。

“儿无痛,母不悲!”他追求终生的夙愿,已经在不少人身上应验。

12月份以来,我们共计痛失了19名院士。

院士,是我国最高的学术荣誉称号,是给予中国卓越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它是终身职称,而眼下全中国的院士们,尚不足名。

可以说每一位院士,几乎都在自己的领域和行业上,或开辟荒土,或顺利奠基,或打造天花板。每一个巨星的陨落,都是我们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

而19这一数字,几乎占了今年以来的三分之一。

这里是他们的名字,唯有铭记,才能尊重:

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家黄克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梓森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汤鸿霄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顾真安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龙驭球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卢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逝世,享年90岁。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药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蒋华良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张金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野生动物管理学家马建章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6岁。

1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王仲奇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

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童坦君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高温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吴承康研究员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2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焊接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关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12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李庆忠逝世,享年92岁。

12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关肇邺于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图源:中国工程院已故院士名单

不仅仅是院士们,这个冬天,我们还失去了这些老朋友们:

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福娃设计者吴冠英

《西游记》太上老君扮演者,表演艺术家郑榕;

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邱兆祥;

著名作曲家马生采;

......

还有备受广州人爱戴的“平民市长”黎子流,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还有余热就发光”,道出了他对广州和广府文化的热爱。

但今后,我们再也听不到他那句“得就得,唔得返顺德”(粤语,意为:行就行,不行就回顺德)了。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但是很遗憾,有些人,倒在了春天之前。

悲痛和惋惜,悄悄来到人们生活的间隙。

广西大学的布告栏里,贴上了白纸黑字的讣告。

北京大学公告栏里,密密麻麻都是老教师们的曾经存在的痕迹。

还有曾经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们。

寥寥几十字的讣告,却承载着一个人厚重的历史,也承载着每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关联人的悲痛。

这些纸片如雪花般融入这个时代洪流,作为这个冬天注定不可遗忘的注脚。

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接下来的每一天,请缅怀逝者,珍惜身边人。

分享多余的药物,照顾好自己,不受寒,不劳累,不要剧烈运动。

切记,生死之外无大事。

我们也是时代的推动者。

在那些先人筚路蓝缕,用力踩出的道路上,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他们的遗愿,继往开来,不负今生。

这个民族,未来还有很多的挑战。努力,是最好的铭记。

一代人,终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冬天,我们痛失19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