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9亿剂次。在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的背后,有一群星夜兼程、争分夺秒的护“苗”人,他们确保每一支疫苗从“出生”到“接种”都有自己的“旅行轨迹”和电子记录。6月15日、16日,记者采访了奎文区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管理科工作人员姜鑫,倾听他在疫苗运输线上的守护故事。□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扫码登记分装打包,全程冷链运输
6月15日晚7时许,奎文区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管理科工作人员姜鑫和同事整装待发,前往市疾控中心领取新冠疫苗。
领到疫苗后,姜鑫仔细核对疫苗品种、生产企业、批号及数量,有条不紊地完成相关流程。为保证疫苗安全,新冠疫苗在入库前需要全程冷链运输,温度维持在2℃至8℃。抵达奎文区疾控中心后,姜鑫和同事需要尽快将疫苗卸下,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逐一登记入库,录入到全程追溯平台上,确保每支疫苗的来源去向、冷链运输温度可追溯。直到当晚9时许,在确认疫苗管理相关手续无误后,姜鑫才踏上归家的路。
6月16日早上6时许,姜鑫伴着晨曦迎接新一天的工作。为了保证下午的市民能顺利接种新冠疫苗,姜鑫和同事需要用一上午的时间按照配送任务分配疫苗,扫码出库、分装打包,最后装上冷链运输车配送至接种点。
在新冠疫苗扫描过程中,为了避免库门反复开关,影响储存温度,姜鑫和同事需要尽量减少进出,并穿好隔离衣,做好“保暖措施”。“在冷库需要连续工作一两个小时,为了第一时间完成疫苗出入库相关手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姜鑫说。熬夜常至凌晨,甚至连上24小时班
今年38岁的姜鑫,自年在奎文区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管理科工作至今已15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姜鑫说,新冠疫苗全民接种期间,他们的工作量相当于往年常规疫苗接种数的五倍。“给各接种点分发疫苗时,需要拆开包装箱,挨盒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扫码登记,确保这些疫苗能够录入系统,做到可查询和追溯。”姜鑫说,这意味着他要重复几百次扫码动作。在他的印象里,赶上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期,单日最多出库量为支,他和同事负责配合扫码工作,一天内他重复了多次扫码动作,最后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手指也痉挛了,只能左右手交替进行扫码。
“扫码过程中,需要不停地蹲下、站起、弯腰等,有时还要多扫几次才能扫描成功,因此一天下来经常腰酸背痛。”姜鑫说,现在他的腰部和肩部都贴着膏药,实在疼痛难耐了,就自己推拿缓解一下。
为确保次日的疫苗接种能够顺利按时进行,他们经常会在晚上或深夜去市疾控中心领取疫苗,及时完成验收及入库相关手续,因此熬夜至凌晨成了他们的常态。
姜鑫回忆,有好多次他们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作战”近24小时。手机不离身,保证疫苗能随到随发
新冠疫苗分发配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要根据各区接种需求,由市疾控中心扫码出库运输至各区疾控中心,时间不固定,为了保证市民放心接种疫苗,姜鑫用高度的责任心与细致耐心对待每天的疫苗“护送”工作。“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不离身,睡觉也要放在枕边,无论疫苗何时到达,保证随时都能接到。”姜鑫说,接到疫苗核对好后,要及时配送到奎文区的11个接种点。
6月16日下午2时许,一刻不停连续忙碌了7个小时的姜鑫终于得了片刻喘息的时间,匆匆吃了几口午饭,脱下隔离衣,他背后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姜鑫又开始了对其余常规疫苗的入库分装工作。
在我市新冠疫苗运输的一线,还有很多像姜鑫一样的护“苗”人,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付出,才确保新冠疫苗随到随发,保障群众能够及时接种疫苗。
本文来源:潍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