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降脂疫苗进入医保了,他汀还用吃吗听听
TUhjnbcbe - 2024/11/4 9:36:00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477495.html

高先生今年45岁,患有高脂血症5年,除了饮食控制,还需要长期口服洛伐他汀来控制血脂,稳定病情,但有时也会因为要长期吃药而烦闷。

一次他看到新闻推送说“降脂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医保,他又好奇又惊喜,心里想:是不是可以打了这种疫苗就可以直接降血脂?是不是不用再吃他汀类药物了?

在解决高先生的这个疑问之前,关于“降脂疫苗”和他汀类药物,我们要认识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决定。

一、什么是“降脂疫苗”

首先要认识什么是“降脂疫苗”。它实际上就是PCSK9抑制剂。那么它是如何发挥“降脂”作用的呢?

以高先生所患的高脂血症为例,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便是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升高。而人体血浆中胆固醇的三分之二是和LDL-C结合。LDL-C过高也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但我们发现肝脏产生的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可以清除代谢LDL-C。那么LDLR增多是不是就可以降低LDL从而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呢?

而研究发现LDLR的多少取决于PCSK9基因,因为它生成的PCSK9蛋白会降解LDLR,使其含量减少。

所以,PCSK9抑制剂的出现便能抑制PCSK9蛋白对LDLR的降解与破坏,从而使肝细胞中LDLR增多,这样就可以降低LDL-C的水平,最终达到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的作用。

虽然PCSK9抑制剂作为一种“降脂疫苗”的形式出现,但它并不是常规的预防疫苗,它属于治疗性的注射剂。而且PCSK9抑制剂并不是打一次就可以永远将血脂维持到正常水平,它的作用只能暂时维持一段时间,所以也需要定期注射。

可见作为一种PCSK9抑制剂作为新型“降脂疫苗”是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的,那么相比传统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他们又有哪些区别呢?

二、“降脂疫苗”与他汀药物的区别

PCSK9抑制剂与传统的他汀类药物相同点是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PCSK9抑制剂作为新形式的“降脂疫苗”,相比传统的他汀类药物,二者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第一点便是给药方式的不同。

PCSK9抑制剂为直接皮下注射。

国内的PCSK9抑制剂主要是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他们都属于短期抑制剂。在注射频率上依洛尤单抗需要每月注射一次而阿利西尤单抗需要保持每两周注射一次。

而他汀类药物是通过口服,再通过胃肠道吸收。

如高先生目前用药洛伐他汀就需要每天口服,具体剂量随病情变化调整。

第二大不同是药理作用不同。

上文我们提到PCSK9抑制剂是通过抑制PCSK9蛋白的表达从而使LDLR增多来降低LDL-C的水平来达到降脂的作用。

而他汀类药物是一种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

HMG-CoA还原酶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过程当中的限速酶,可以催化HMG-CoA生成产物甲羟戊酸,是体内合成胆固醇的重要步骤。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它的结构相似,可以竞争性的抑制甲羟戊酸的生成,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同时这一过程也会使肝脏代偿性的增加LDLR的生成,使LDL减少,从而降低脂质聚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第三大不同在于药效和副作用的不同。

PCSK9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都有良好的降脂效果,但PCSK9抑制剂的药效与其剂量呈正比,常规剂量下可以降低50%LDL-C的水平,加大剂量可以降低到70%左右。而他汀类药物一般可降低50%左右,但加大剂量并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可能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就不良反应而言,PCSK9抑制剂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目前研究报告显示PCSK9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

其中依洛尤单抗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疼痛、淤伤、背部疼痛等,阿利西尤单抗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痉挛、关节痛等,但总的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的很少。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腹泻、胀气等。

还可能导致血氨基转移酶可逆性升高,对肝脏有一定损害。

所以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需监测肝功能状况,注意定时体检;此外少数情况会发生横纹肌溶解、肌痛等状况,其中横纹肌溶解严重时可能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

对于肿瘤患者,研究发现经他汀药物治疗后LDL-C的降低与肿瘤发生率呈负相关,即经其治疗后LDL-C水平下降,但癌症发生率却会增高。所以肿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以上就是“降脂疫苗”PCSK9抑制剂与传统的他汀类药物的区别,充分了解这些区别并结合我们自身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更好的选择采用哪种方式来将血脂维持到正常水平。

三、“降脂疫苗”与他汀类药物的选择建议

根据两种药物的区别,对于二者的选择我们有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首先,是结合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来选择。

既然PCSK9抑制剂明显安全性较高,副作用更少,且效果较好,那为什么它没有被广泛使用来替代他汀类药物呢?原因就是它的价格比较贵。

在进入国家医保之前,每支PCSK9抑制剂高达千元,现如今纳入医保后每支也需要三百元左右,并且需要长期注射,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个费用还是有一定负担。

其次,从药效来考虑。

对于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而没有严重不良反应,血脂水平也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大多数患者,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相差不大,建议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要随意停药,也可进一步咨询医生再做选择。

对于使用他汀类药物作用具有较大局限性的患者可以进一步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

第一部分为血脂控制严重不达标的患者。

因为他汀类药物增大剂量后控制血脂的效果并不会明显增加,而且还会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所以即使血脂控制不达标我们也不推荐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此时可以PCSK9抑制剂为辅助用药。

第二部分为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患者。

因为他汀类药物对这类患者的作用有限。美国ACC/AHA指南就推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极高危且他汀不耐受的患者考虑优先使用PCSK9抑制剂。

第三部分为需要强化降脂的患者。

因为他汀类药物在强化降脂上具有局限性。要达到足够的强化降脂效果,就要增大他汀剂量,而临床上他汀剂量加倍时其效果也只增加6%,但不良反应的风险却大幅度提升,而且国内极少有患者能耐受大剂量的他汀。

而PCSK9抑制剂在增大剂量时,其治疗效果也明显提升,且安全性极高,不良反应也小,这就很好的弥补了需要强化降脂患者的临床用药空缺。

综上所述,选择“降脂疫苗”PCSK9抑制剂还是他汀类药物需要根据自身病情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最佳疗效目标来决定,并且他们二者的应用不是属于替代关系,不仅可以单用,也可以根据医生意见进行联用,这并不矛盾。

四、降血脂的其他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通过药物降脂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来降低血脂。

第一:要合理膳食来帮助血脂下降。

控制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减少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同时多摄入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清理肠道,代谢多余废物。

第二个主要的方法就是多运动,积极健身。

因为运动可以提高人的基础代谢率,帮助恢复人体正常的血脂水平。尽量每天坚持做有氧运动如慢跑、爬山,每次运动时间保持半小时以上。不仅锻炼身体还有利于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另外注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日常作息习惯。

结语:

通过对“降脂疫苗”PCSK9抑制剂的介绍,相信更多像本病例中的高先生一样的高脂血症患者和其他需要降血脂的患者应该更加了解如何在两种降脂方法中选择。

是否采取PCSK9抑制剂治疗或者单用他汀类药物还是二者联用,还要综合疾病情况、血脂控制水平、目标效果、不良反应等因素,结合自身经济条件,经医生的指导采取治疗方案,不要随意停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的习惯,有利于更好地治愈疾病。

对于“降脂疫苗”PCSK9抑制剂的出现和纳入国家医保是医学事业上的进步,虽然现在还没有广泛的使用,但相信未来会以更成熟的面貌出现。

参考文献:

[1]孙志军.PCSK9抑制剂-血脂管理的新武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4(1):1-3.

[2]吴丹,陶贵周,贺欣.PCSK9抑制剂:他汀强有力的挑战者[J].医学与哲学,,38(22):54-56,92.

[3]郭松.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6):16-17.

[4]张爱琴,杨青,刘福朋,等.PCSK9抑制剂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56(46):49-52.

1
查看完整版本: 降脂疫苗进入医保了,他汀还用吃吗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