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癌症的恐惧,除了严重的死亡风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癌痛。很多患者,因为疼痛发现癌症,也因为疼痛放弃求生。医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53.5%的癌症患者有过疼痛的困扰,其中有高达35.2%的癌症患者感觉“痛到不想治疗”。疼痛俨然成为成为癌症患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无法忍受的疼痛甚至可能导致患者丧失求生的意志。
癌症为什么会引发疼痛?
癌症引发的疼痛在不同癌种、不同病程的患者身上表现不一,但究其根由一共有以下几种疼痛原因:
1、癌细胞压迫、侵蚀或转移引起的疼痛
该种类型的癌痛通常属于慢性疼痛,一般会持续长达6个月以上。肿瘤侵袭胸腔、腹腔或神经,或是侵入骨膜或骨髓腔,造成骨髓腔压力增大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肿瘤发生骨转移,骨肿瘤产生骨痛,肺癌侵入胸膜导致胸痛等都会引起疼痛。
如脑肿瘤引起头痛与脑神经痛,鼻咽癌颈转移引起肩、颈、臂疼痛,腹膜后肿瘤引起腰腹疼痛等均属于肿瘤压迫神经引起的疼痛。而胃肠癌或胰脏癌引起相关脏器剧烈绞痛则是属于典型的肿瘤侵袭引起脏器阻塞导致的疼痛。癌痛可表现为刺痛、电击痛、烧灼痛或神经疼痛,而癌细胞侵袭肝脏表层膜或转移到腹膜,也会引起剧痛。
2、肿瘤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
肿瘤治疗中引发的疼痛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属于急性疼痛,如放射性神经炎、口腔炎、皮肤炎、放射性骨坏死。除此之外,因肿瘤治疗造成的患者免疫力下降也会引发一系列疾病而使患者感觉疼痛,如免疫力下降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外引发组织坏死,化疗引起栓塞性静脉炎,乳癌治疗损伤淋巴系统引发手臂肿胀疼痛,下腹部肿瘤放疗引发肠道不适或排尿疼痛。
3、癌症治疗后引起的疼痛
如器官衰竭者的压疮,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局部感染而产生的疼痛,肺、乳腺、甲状腺、摄护腺等癌症出现骨转移时也会引发剧烈的腹痛。
有超过一半的癌症病患会发生突发性疼痛,其原因往往是因为该疼痛部位的肿瘤没有控制好,持续变大的话,就愈有可能受到突发性疼痛的袭击。而有部份癌症患者在治疗后,即使体内没有癌细胞,却仍会有疼痛的感受,可能的原因包括伤口孪缩纤维化,感觉神经受损,例如头颈部癌症患者已切除病灶,但仍会感到程度不一的疼痛。
癌痛如何吃止痛药才能最大程度缓解疼痛?
医院常备的癌症患者止痛药依止痛效果分为四类:
1、非阿片类止痛药:
这类药物又为非麻醉性或非阿片止痛,仅限于轻度疼痛,例如体感性疼痛、骨转移疼痛,药物主要包括乙酰氨酚,NSAIDs(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前者大量使用可能引起肝脏毒性,后者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和肾脏毒性。
2、弱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轻度的癌症疼痛有缓解的效果,例如可待因(Codeine)、Tramadol等药物。
3、强效阿片类止痛药:
属于WHO癌症疼痛治疗指引第三阶段药物,以口服药剂型最常见,另有针剂、贴片等剂型,药品主要包括吗啡(Morphine)、Hydromorphone、Fentanyl、Oxycodone等。一般而言,阿片类药物具有高度安全性且成瘾风险极低,但也有便秘、恶心呕吐、晕眩与倦怠等副作用,但可透过搭配辅助药剂或调整剂量来缓解或降低发生率。
4、辅助型药品:
可视患者的病情与上述前3种药物联合使用,使癌症疼痛控制更具效果,例如抗忧郁剂、抗痉挛剂、皮质类固醇、双磷酸盐、RANKLigand抗体等药物。
止痛药的使用原则要牢记:
一般而言,癌症患者良好的疼痛控制是指疼痛时不超过疼痛量表的3分,一天之内疼痛不超过3次,医疗单位应依疼痛的种类与强度来做剂量的调整,太多次或太强烈的疼痛就代表未妥善控制。这时千万不能忍,强烈的疼痛会让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意志转移也会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大打折。
疼痛严重时,患者必须用且必须按时服用止痛药物,维持血液中稳定的药物浓度,千万不能因为不痛就自行停药,如果出现突发性疼痛,就应该额外搭配速效型药物来缓解疼痛。只要经过适当的用药,90%癌症疼痛都可以获得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