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贫血,大家应该不陌生了,但有没有想过少了它也会出现贫血呢?说的就是“铁”。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一种微量矿物元素,在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比如肌肉、肝脏、脾脏、骨髓等,它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还参与了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关系着机体的氧气运输,它还是多种酶的构成成分之一。
大家知不知道,人体内大约有2/3的铁储存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里面,当机体出现缺铁时就会导致体内的储存铁逐渐被消耗直至耗竭,这样就会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继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
有研究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增加与缺铁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的机制可能为: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其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比一般人群的低,随之而来的就是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水平下降,这样就会反射性地刺激心率增加,以及缩短心肌舒张期,长此以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就会被异常激活,增加机体的水钠潴留和血容量,最终导致心脏负荷和心肌缺血缺氧更为严重。
其次就是缺铁性贫血会导致血管内皮缺血缺氧,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酸碱平衡失调,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会加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关键始动环节,而且在后续病情进展和多种并发症的形成也有广泛的参与。
再者,缺铁性贫血导致的血液携氧量减少,会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供氧不足,继而诱发血管痉挛、心绞痛等血供不足的症状。
另外,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如果合并有缺铁性贫血,就会导致心绞痛发作阈值下降,意思就是,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由此可见,缺铁不仅会导致贫血,损害身体健康,还会伤心。但是缺铁也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婴幼儿、孕妇、育龄期妇女、患有慢性失血性疾病的人群都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因此我们要重视铁缺乏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进行补铁治疗,原则上为给予口服铁剂,存在不耐受或效果不佳时,可给予静脉输注铁剂。
常用的口服铁剂中,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包括多糖铁复合物、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除以上铁剂外,还有结合铁的中成药,如健脾生血片。
其中,右旋糖酐铁是右旋糖酐和铁的络合物,属于第三代有机铁剂,性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胃肠道刺激小,更适合胃肠功能逐渐衰退的老年人,以及发育尚未完善的婴幼儿。
而且其中的右旋糖酐和铁都参与了血红蛋白的合成,右旋糖酐可以进入到骨髓幼红细胞中,促进铁元素和线粒体中的原卟啉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血红素,在血红蛋白合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右旋糖酐铁也可以以含铁血黄素或者铁蛋白的形式存储在骨髓、脾、肝等组织中,有较高的吸收率。
缺铁性贫血患者在口服铁剂的时候,为了保证效果,需要注意以下这些事项。
①服用铁剂的同时不能服用抗酸的药物。因为铁剂在酸性环境中容易被吸收,所以要避免服用抑酸剂。
②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维生素C有助促进铁的吸收,所以服用铁剂时可以多吃含有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适量服用维生素C片剂。
③服用铁剂后容易引起便秘,所以饮食上建议多吃含有粗纤维的食物,有助促进肠道蠕动,预防或减轻便秘。
此外,不能盲目过量地补铁。铁过量也可以称为铁中毒,由于铁的人体最高可耐受剂量与推荐摄入量之间的比值相对小,容易因过量而损伤肝脏,危害健康。所以,有需要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补铁。
结语
虽然缺铁的情况较为常见,但是也可以从某些方面入手来预防,比如最简单的就是合理均衡饮食,有利于保证营养成分的多样、充足,满足机体对铁的需求,有助降低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要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腹泻等,以减少铁的损失。
参考资料:
[1]徐世莹,叶芳,皮林,等.缺铁性贫血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54(8):-.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的多学科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41):-.
[3]黄青,凌志杰,黄奕旺,等.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40例效果分析[J].药品评价,,18(4):-.
#缺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