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控股急速扩张 夯实上实系地产平台
本报 王海春 上海报道
在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之年,上实控股()又一次加大了扩张的步伐。而该公司的逆市扩张,是通过收购其它公司的资产来实现的。 8月24日上实发展()发布公告,公司将于9月1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上实发展将上实地产转让给上实控股的事宜。而这已是上实控股在今年6月份以27.46亿元收购中新地产45%后,今年的第二次收购行动。通过两次收购,上实控股在一年内将新增加土地储备多达1700万平方米,从而一跃成为土地储备位居全国前十的大型房地产公司。年增1700万平方米土储 继今年6月份正式以27.46亿收购中新地产后,上实控股又将收购目标指向了上实发展。 根据8月16日上实控股的公告,上实控股将收购上实发展63.65%的股权,转让价款合计51.3亿元。收购完成后,上实控股将成为上实发展的控股股东,获得上实发展的17个地产项目,增加约49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中原地产咨询研究部经理龚敏告诉,上实发展旗下有着丰厚的土地储备资源。除了在上海朱家角淀山湖畔有80.85万平方米土地,上实发展在上海崇明岛东滩还拥有3万亩的生态旅游用地。此外,上实发展还在重庆、泉州、湖州、青岛、廊坊、大理等地有近4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包括住宅以及酒店商场等物业。 对上实发展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上实控股的土地储备暴增。“年初我们的土地储备约500万平方米。收购中新地产后,土地储备增加了约1229万平方米;加上这次收购上实发展的490万平方米土地,我们的土地储备将超过2200万平方米。”上实控股相关人士告诉,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斥资78.7亿,通过整合两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今年公司的房地产扩张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 而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截止到今年的6月30日前,上实控股已经超过金地1678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数量,成为土地储备全国位居前十位的开发商。上实发展的反转剧 上实控股和上实发展同为上实集团下的两家国资房地产上市公司,有意思的是,原先上实发展在上实系中被定位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公司,现在却成为了被收购的对象。 中富投资总经理朱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上实控股的扩张速度如此快,除了公司团队能力比较强,与上海市*府的支持有很大关系。“上实控股是在国资整合的背景下的一种扩张。国资类地产公司整合中一定会有资产的剥离和重新分配,而国资委倾向于把资产划到上实控股旗下,明显是想让上实控股做大房地产业务。”朱锋表示。 “之前市*府的意见是上实系中房地产以上实发展为主。”上实发展一位员工向透露,由于上实发展和上实控股两家公司都有房地产业务,相互之间有竞争。2008年前后上实集团搭建了“上实地产”这样一个房地产整合的平台,把房地产资产放到该平台上,最后要有一家公司成为这部分地产资产的控股公司。 但之后上实发展却没有成为最终的主导者,上实控股最终胜出。 “上实发展这两年的发展速度比较慢,高层的人事变动比较频繁,在房地产业务的思路上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而在开发团队上,又流失了不少人才,致使公司去年房地产开发的业务量还下降了。”上实发展一位员工向透露,去年上实发展曾引进了一批在房地产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海归管理团队,希望可以将地产业务发展起来。但之后这批管理人才却相继离开了上实发展。获国资委支持 在上实发展面临项目进行不顺、资金缺乏的时候,上实控股却是手握现金,急于扩大自己的地产业务。“我们其实是在2007年前后收购了上海城开之后,才真正有了房地产板块。”上实控股人士表示,今年公司将上医药出让之后获得57亿元的现金,使得对中新地产的收购进行得比较顺利。 戴德梁行研究员告诉,对中新地产的收购已经表明上实控股在房地产业务能力方面有比上实发展更明显的优势,这使得上海国资委转变了之前的意见,倾向于把资源向上实控股聚拢。 上实发展一位员工还向透露,上实控股的领导在*府方面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 上实控股的董事长滕一龙在2008年6月任上实控股董事长之前,为上海市高院院长,对*府机关部门相当熟悉;而公司副董事长蔡育天之前则是上海房地局局长,在上海房地产界有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 “我们曾对这两家公司进行过调研,市国资委方面比较支持上实控股的。”招商证券研究员告诉,而这决定了资源一定会向上实控股这样的优势团队来靠拢。 朱锋表示,避免国资企业出现过度竞争,剥离非主营资产、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国资证券化是国资委的目标,但支持哪家公司却并不一定。“上海市国资委的意见是相当重要的。而在上实控股和上实发展之间支持谁,现在看来,这一票是投给了前者。”朱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