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讲解:解读“热无灼灼,寒无苍苍”对疾病的预防有何指导意义。
“热无灼灼”,是指食物不要像沸腾的开水那样灼热伤人;“寒无苍苍”,指的是食物也不要像寒冰那样沧沧凉凉。食品寒温适中则阴阳协调,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一、热无灼灼
寒凉食物不宜吃,同样“灼灼”事物也不宜吃。生活中老年人爱吃“灼灼”食物,也就是爱吃“烫饭”,食物太烫是一种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对口腔、食管和胃都有害无益。人的口腔、食管和胃粘膜的耐受温度为50~60℃。太烫的汤饭会造成口腔黏膜、舌黏膜、食管黏膜等烫伤。被损伤的食管黏膜坏死,形成假膜,脱落后就成为溃疡。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造成食管狭窄,影响正常的进食,形成食管炎。这种病人常常感觉胸骨后面疼痛,有灼热感,还会出现吞咽困难或急性单纯性胃炎。
经常吃热烫的汤饭与食管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联。研究表明,在食管癌高发区,多数患者有爱吃烫食的习惯。因此,为了避免对口腔、食管黏膜的烫伤,减少食管炎、急性胃炎、食管癌的发生,进食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要吃热烫的汤饭。
二、寒无苍苍
五一以后,天气越来越热,很快就会进入酷暑炎热的夏季,天气炎热往往会使人感到口渴心焦,尤其是体力劳动过后或运动锻炼之后,有的人为了求得一时口感凉爽,就会饮用冷饮,以便快速缓解燥热口渴。正是在享受舒服痛快的片刻之时,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的伤害。
在快速饮用冷饮之时,会使胃黏膜受刺激痉挛,可导致腹痛、腹泻、冷汗、呕吐等症状。过量吃冷食,还会使咽喉部血管收缩,导致嘴唇发紫、牙关打颤,心脏陡然剧烈跳动,甚至会出现全身颤抖、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
食用过多冷饮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并刺激肠道,使胃肠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从而导致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特别是患有急、慢性肠胃道疾病患者,更应少吃或不吃太凉的食物。中医学讲究“热无灼灼,寒无苍苍”,意思是说,人们在进食过程中,吃热食不要太烫,吃冷食不要太凉。
夏季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关节炎等这些虚寒类病症的患者,平时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这个季节过量食用冷饮之物,必然会进一步损伤阳气,致使旧病复发。
在日常生活当中,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喝上一杯冰镇饮料,吃上一根凉爽可口的雪糕,使人顿感身心舒畅,丝丝凉意瞬间传遍全身毛孔,那种感觉非常惬意,但是,清凉舒爽的快感却损伤了身体。因此,还是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损伤了身体。为了健康还是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和嘴巴为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炎热的季节,大部分人习惯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冷冻或冷藏后食用,其实,这样不仅损伤脾胃阳气,而且还很不卫生。尽管大多数细菌都是嗜热菌,喜欢在20-30℃的温热条件下生长繁殖,但大肠杆菌可以在冰箱冷藏室内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繁殖,大肠杆菌还会引起肠道疾病,其症状与沙门菌所引起的肠道疾病非常相似,有时还会伴有类似阑尾炎、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即使在炎热的夏季,经过冰箱冷冻过的食品,在食用前也应该对食物进行加热,熟透后再食用,以防影响身体健康。
总之,“热无灼灼,寒无苍苍”对疾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食品寒温适中则阴阳协调,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身体容易患病。
保健养生,为了健康,进食过程中,食物一定要凉热适中,既不要食用太烫的食物,也不要在炎热季节饮用或食用太凉的冷饮、冷瓜果或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