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天气可谓变幻莫测,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
有的地方的气温甚至能在一天之内让你在毛衣和短袖之间反复横跳,
而构成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脂质等,却天天需要合适的温度才能好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为了应对这种温度的变化,在我们出厂的时候,身体就贴心的给我们配备了一套能够调节体温的机制,
而控制这套机制的老大,就是脑袋中一个叫做下丘脑的东西。
下丘脑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说身体产生多少热量,就要散出去多少热量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内脏和肌肉在辛勤工作的时候,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
然后产出许许多多的热量,随着热量的产生,我们的身体也会逐渐暖和起来。
此时,下丘脑眼瞅着热量越来越多,就会通知各个部门,把多余的热量给丢出去。
其中皮肤首当其冲,被要求接下这个任务的最主要的部分,皮肤离外面最近,把热量拿到这里排出去最方便快捷。
于是血液便带着热量来到皮肤,以一种高级的方式(热辐射)把热量直接给丢出去,
这种方式也被称为辐射散热,是一般情况下身体主要的散热方式。
而另一种方式就比较接地气,叫做传导散热,
就跟我们能把冰块捂化一样,身体能够直接把热量传给和它直接接触的物体,
而和人体直接接触的空气也可以凭借自身来无影去无踪的特性,不断带走身体的热量,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对流散热。
但以上这三种方法能把热量丢出去多少,基本取决于人体和环境或物体之间的温差,温差越小,就越难往外丢。
如果外界温度太高,高于体温的时候反而还会以这种方式把热量输进来。
为了防止外界热量比体温高的时候无计可施,我们的身体就想出了另外一种散热方法,
蒸发散热,就是把水直接给挤到皮肤表面,即使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水的蒸发也能带走身体的热量。
这一天,外面酷暑难耐,因为要外出,飞奔在热浪滚滚的大马路上,运动产生的热量开始急剧增多,
但不同以往,这回一大堆的热量跑到了皮肤,却发现外界热量也很高,它们想挤也挤不出去。
这时候下丘脑慌了,赶忙呼叫血管,让血管扩张,保证热量运输通畅,扩大散热面积,
然而面对这么多的热量,这么做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下丘脑又赶快联系汗腺,麻烦用水来帮忙,散热只能靠你了。
这时候蒸发散热就成了身体主要的散热方式。
但即使在这一番操作之下,热量还是散的没有产生的多,此时下丘脑也没有办法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体温逐渐飘高。
在这样的高体温下,体内的水都被拿去散热了,留在身体里的水逐渐减少,
脑袋里较弱的细胞第一个受不了了,在高热情况下甚至会快速死亡。
于是你开始头痛,老眼昏花。
但此时心脏还正停了老命的努力工作,想把血液带到身体各处,把热量散出去,所以就算你休息了很久,心也一直怦怦跳个不停。
高体温还会影响胃肠道细胞的正常功能,所以你还会感到恶心想吐,这时的你也就是中暑了。
除此之外,身体各个器官也在高温缺水的情况下逐渐出现各种损伤,
还可能会有肌肉痉挛、低血压、肝肾衰竭等表现。
而中暑也从严重程度的不同,被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中暑的原因除了有剧烈运动或者发烧等导致的产热过多以外,
还有外界温度过高、湿度过高,各种药物疾病导致的散热功能障碍等等。
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中暑患者,需要做的就是在中暑后的”*金半小时“内抓紧时间把体温给降下来。
而具体的做法就是利用起那四个散热途径来,先快速把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或者有空调的环境里平躺,
看情况可以帮他脱去衣物,然后用湿毛巾擦拭中暑者身体,也可以把冷水喷洒在中暑者身体上,
再配合持续山风,利用蒸发对流的原理带走体表热量,另外还可以在颈部、腋窝、腹股沟处,也就是血管丰富的部位敷上冰袋或者湿毛巾。
如果有条件,中暑者身体素质也比较好,还可以利用传导降温的原理,把中暑者浸泡在冷水中,同时搅动水,促使它循环流动。
冷水浸泡法也是最快最有效的全身降温法,但注意要把患者头漏出来。
由于身体大量出汗缺水,这时候也要记得少量多次地给中暑者补充水分。
为了防止大量灌水让体内电解质紊乱,最好可以喝一点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切记不要大量猛灌凉水,更不要吃退烧药。
藿香正气水对于暴晒引起的中暑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它乙醇含量达40%-50%,服用后可能还会加重体内缺水,导致中暑更严重。
如果中暑者被你发现时已经失去意志,神志不清,此时帮忙做降温治疗的同医院。
中暑并不是小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