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颅面神经性系统疾病,多发于中年后,且女性患者较多。初期,患者往往只有眼皮间断跳动,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一旦出现面部肌肉不受控的无痛性抽动,这时应及时就医。
为什么会得面肌痉挛?如何诊断?
面肌痉挛的病因比较明确,最常见的就是血管压迫面神经。目前大约有80%-90%的患者是由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还有部分患者可能由肿瘤、炎症或面神经炎等引起。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面肌阵发性抽动特点,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监测到异常肌反应时,即可确诊为面肌痉挛。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用于辅助确诊及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
面肌痉挛有哪些治疗方案呢?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有三种:口服药物、肉*素注射和显微血管减压术。其中,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也是广泛应用根治面肌痉挛的主要方法。
口服药物:面肌痉挛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适用于发病初期的轻型病例,但用药只能暂时缓解或减轻病情,不能彻底治愈。除此之外,长期用药有较多副作用,易伴发嗜睡、无力、眩晕等不良反应。
肉*素治疗:一般打一针最长能控制一年,一定程度上可控制面肌痉挛,长时间注射会产生抗药性。因A型肉**素可麻痹面部的神经,长时间注射的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面瘫的症状。
显微血管减压术:全身麻醉下,采用耳后发际内直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仔细探查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通过Teflon垫片将血管和神经隔开,解除压迫,从而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消失。
显微血管减压术属于微创手术,安全性高,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后有90%以上的患者痉挛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对于术后出现的面瘫或耳鸣等症状,随面神经自身的修复,多数情况下症状会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