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这样的家人,也算是他的不幸”心内科科主任缓缓地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整个人颓废地靠在走廊的墙壁上说道,“如果他的家人能相信我们,而不是接二连三的折腾他,他完全能被抢救回来”主任依旧对刚刚那起病例感到惋惜。
确实,在医院中,医生见识了太多的医患问题,给急症病人做手术、做治疗是必须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否则出了问题,人家就要把你告上法庭,而等到解释清楚,患者可能已经失去生命体征,对于热爱救死扶伤的医生来说,还有什么能比眼睁睁的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离世更难过的吗?
五十五岁的中年人,被自己和家人耽误了病情我们接手抢救的这起病例,是一位刚过55岁的中年男性,他的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心梗”,这个月我们已经处理了5起这样的疾病,按道理来说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很遗憾,我们最终还是看着他死亡却束手无策,而这一切恐怕要归咎于他自己和他的家人。
自己耽误病情,不警惕、不就医
患者姓方,今年55岁,平时不良嗜好较多,因此综合问题比较严重。从方先生50岁那年开始,他就已经被确诊为高血压,当时血压达到了mmhg/95mmhg,医生对他说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否则恐怕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很可惜的是方先生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终身服药,因此他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吃降压药,好点了又立即停药,对此方先生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行为很聪明,殊不知这种欺骗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心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的形成。
到了2月20日晚,方先生在朋友家打完麻将回家,刚坐下就突发心前区闷痛,然后左上肩出现了持续性的放射性疼痛,对此方先生并没有感到不对,反而选择躺在床上休息,也没有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家人缺乏医学常识,最终导致方先生丧命方先生的家人在方先生突发心绞痛、闷痛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拨打急救电话,而是拨通了方先生姐姐的电话,据说医院的主任,因此他们比较信任这位姐姐,可是连续拨打了好几次,方先生的姐姐都没有接通电话。
无奈之下,他们又把电话打给了另一位当护士的亲戚,结果这位亲戚对这些症状并不了解,只是建议他们拨打急救电话,随后他们就结束了通话。
此时,方先生呵斥家人无需大费周章,表示自己只要稍微休息就能缓解,于是他的家人也只好作罢。大约到了凌晨1:30分,方先生的呼救声吵醒了所有的家人,他们赶紧冲到了方先生的房间,却看见方先生已经倒在了地上,此时他们才想起要拨打急救电话,于是在半个小时以后,医院的抢救室里。
给方先生量了血压后,我们惊讶的发现他的血压竟然已经低到了70/40mmHg,这很明显是不正常的,于是我们又给他做了心电图,结果显示是冠状动脉发生了堵塞,既然找到了原因,接下来的治疗就简单了,通过心脏CT,我们得知方先生的冠脉堵塞程度达到了70%,这已经达到了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标准,当我们将这个消息告知方先生的亲戚后,他们立即表示拒绝。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心脏搭桥手术就是有害,于是他们又给方先生当医生的姐姐打了电话,这次打通了,但是方先生的姐姐并不是心脏专业的医生,她建议先做个心脏造影再说,此时方先生的状态已经很差了,发生房室颤和休克,可是他的家属依旧不理解,要求做造影,等造影做到一半的时候,方先生的血压骤降、心跳停止,经过三小时的抢救后宣布抢救无效。
可怜的方先生最终死在了自己和家人手中,对此,即使我们有回天之术也无法施展,实在是令人感到无比惋惜。
发生了心梗前兆,应该怎么做?据统计,我国中老年人发生心梗的概率超过30%,死亡率更是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问题呢?和我国公民的疾病意识不足、治疗态度消极有关,因此医生给大家分享一下,遇到心梗我们该怎么做。
1,识别心梗症状
意识到自己或者家人发生的是心梗是抢救患者的前提,那么心梗的症状有哪些?首先,心梗常见的症状有胸口发闷、感到心跳慢了半拍、心脏区域抽搐疼痛、左上肩疼痛等。其次,部分心梗的人可能会出现呕吐、呼吸困难的症状。第三,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无原因牙疼的症状。2,识别症状后要先含服硝酸甘油
目前已知的缓解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心前区闷痛的最好方式就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具有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耗氧量、解除心血管痉挛、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且有助于后期的抢救、溶栓、手术。
如果家里没有硝酸甘油,请别犹豫,医院!
3,别大意,立即拨打
意识到心梗症状、服用/没有硝酸甘油都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因为光凭硝酸甘油和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足以缓解心梗的问题的,如果你此时选择躺下休息,那么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才是最安全、最放心的。
4,相信医生最重要
在所有急救的准则里面永远是相信医生最重要,一个能上手术台的医生必然经历过成百上千的紧急时刻,此时如果你用你不成熟、不全面的医学知识来怀疑一个待在一线多年的临床医师,那么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总结:
方先生的离世我们表示非常的遗憾与痛心,但是每年,像他这样冤枉离世的人又有多少呢?恐怕难以计数吧,因此医生认为医学科普还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能在最危急时相信医生,就如疫情刚发生时,医生逆流而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