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安仁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中医的诊断:望闻问切,四诊中的切诊说的就是单纯的脉诊,中医叫切脉。
实际上切诊除切脉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切腹”,俗称“腹诊”。
古人云:“外感症以脉诊为主,内伤病以腹诊为主”。《对时论》:“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知脏腑如何,则莫如诊胸腹。”
首先腹诊包括胸腹诊,胸腹部是心,肺,脾、胃、肝、肾,大小肠等五脏六腑所居之地,是气血生化,气机升降斡旋的发源地;有人会说,心肺居于胸腔,如何通过腹诊而知之,这借助现代医学解剖就能搞清楚,心肺通过横膈膜这一软性薄膜与腹腔组织相连,心肺尤其肺脏的宣发肃降功能完全可以通过呼吸功能的评估以及腹诊的判断间接得以诊断。另外脏腑经络贯穿循行胸腹。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任脉,冲脉,带脉等经脉循行。所以内伤疾病引起的内脏的气血气机变化,癥瘕积聚,动悸痞块等内在的变化都会在胸腹部有所显现,对于帮助明确病因、病性、病位以及推测正气的盛衰,为靶向化辨证论治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腹诊包括广义的望闻问切和狭义的切诊。
广义的望闻问切有:
望诊:主要观望腹部的形状,皮色的润枯等情况。一般而言:
腹部皮肤松懈下陷,皮色萎*不泽,腹形下陷,多属气血亏虚的虚证;
可以帮助对于气血不足判断。如果腹大胀满,矢气频作,可以帮助诊断气机郁滞;
如果腹部颜色枯燥,状若鳞甲,可以帮助诊断瘀血症的可能。
闻诊:主要依据听诊来检查腹部的声响去测知疾病的方法,如:
形体素肥,今见消瘦,肠鸣漉漉,多为痰饮作祟;
腹中鸣响,嗳气时作,多为肝郁气逆;
食后腹胀,摇腹声作,多属中气下陷;
问诊:腹诊的“问”主要是问查患者腹部的自觉症状特点,依次去分析病证的虚实属性等情况。如:
腹部疼痛拒按,疼痛加剧或者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拒揉,属实证,瘀血证;
腹部喜暖,喜按,属阳虚寒证;中上腹部胀闷不痛,属中医的痞证;
腹部满胀,灼热不适,多为湿热实证。
切诊:这是腹诊中最主要的方法,其实是大夫运用手之触觉,去切按患者病人的腹部,运用触、摸、按、推、叩之手法,以诊察人体腹部脏腑病变。切诊既是广义腹诊的切诊,也是狭义的切诊,狭义的切诊在诊断上实际上也包括广义的望闻问切的内容。
切诊的手法上一定要注意,首先要有层次,有浮中沉三个层次,浮中沉三个层次重点是指切诊的力度分三个层次,同时要把医生自我感觉和患者的感受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
浮诊:可以诊断皮肤的温度,皮肤的光滑度,以辩气血盛衰
中诊:可以诊断经络气血运行的情况,腹直肌有无痉挛,疼痛等,以辩经络气血的运行功能
沉部的诊断:就可以辩脏腑气血的盛衰,癥瘕积聚痃癖等问题。
如果出现胸胁硬满,胸胁苦满等,属柴胡剂。
上腹部心下痞满,痞胀等属泻心剂。
少腹急结,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血自下,属瘀血剂。
以上等等,对于明确症候,明确选方用药,非常有帮助。并且对于疗效有充分的把握。
有位中医名家写了揉腹60天的记录,记录每天揉腹的感受及变化,中医理论深厚,文字描述唯美,看完以后好像每天揉完后腹部还是有痛点,气喘等反应及症状。有人会问,那腹诊和揉腹还有何意义,要想明白这一点,首先要清楚疾病来源,搞不清楚这个,以上问题就得不到解决。疾病来源除了先天基因之外,很重要的是情绪的影响,我们知道这个原因的话,就知道腹诊以及揉腹的意义了,腹诊可以告诉我们情绪或者肝气瘀滞造成的病理事实,如胀痛,动悸等指导我们开方用药;揉腹可以缓解阻断潜在病情的进展和演化,是一个和疾病积累发展相像的拔河比赛,这就是每天揉腹的意义。
病例:
张某,女,70岁腹痛一月余
患者腹痛,尤其夜间,腹痛难于入睡,子女对中医有偏见,因为是朋友,便电话询问于我,我一接电话,由于患者年龄偏大,担心不好的疾病,本能的有点拒接,所以就问西医的检查情况,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朋友说西医全部检查完毕,花费多元,排除不良疾病,但是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痛苦的症状解决不了,希望我能看看,我也没有信心,只能勉而为之。
刻下症:腹痛,尤其左侧侧卧,疼痛难于入眠,大小便可,脉弦滑略数,舌质红,苔薄白,余正常。
腹诊:腹皮松弛,松软,任脉左右均可触及悸动,且悸动明显,心下无痞满,肚脐左右膏肓穴有压痛
拟血府逐瘀汤加减,没有把握,故开五服药试探五服药后疼痛消失,病情解决。
这个病列,阳性体征除了腹痛外,并不多,而对于腹痛可用的方剂有小柴胡,四逆散,小建中,四逆汤,真武汤,枳实芍药汤,当归芍药散等方剂,六经辨证少阳太阴,少阴阳明都可引起腹痛,如何判别,还需要清晰的指证,这个病例给我的指证是腹部左右两侧的悸动。
所以这给我们一些提示:
1血府逐瘀汤真是逐瘀的吗?
2王清任的血瘀证其病理特征到底是什么?
3张仲景的桃核承气及抵挡汤的病理基础是什么?
4现代医生见冠心病不分症候,就开血府逐瘀汤有无思维定势之嫌,到底对不对?
5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所列的治疗范围有几个是我们现代人所认为的瘀血症。
希望以上问题大家留言,积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