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策洼地凸显
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们知道,上海是第一个试点营改增的城市,从今年的1月1号起,已经试点了7个月的时间。上海的营改增试点,12万户试点企业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些交通运输企业因为无法在异地取得增值税发票而头痛。但是,上海之外的一些企业却看到了上海营改增试点的*策优势,开始移师上海。
王刚是一家视频会议公司的负责人,专门为企业提供远程视频会议服务,属于信息技术服务类型的公司。他们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但是供应商却主要集中在上海,原来公司总部在北京,2011年底,听说上海要“营改增”,王刚毅然决定在上海成立独立公司。
北京瞬视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营运总监王刚表示,我们在北京的税点只要交5.6,在上海应该增值税是3,尤其是在抵扣以后我们的效果应该是很明显的。……我们上游供应商全部进入序列以后,就应该区别非常的大的。对我们税赋减少可能要将近一半的,至少能减少一半。
调查发现,在上海洋山港保税区,也有一些江苏、浙江等外地企业移师上海。
北京瞬视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营运总监王刚表示,我北京的很多客户挪到上海来,或者他总部他营销中心挪到上海来,包括我们的,我看我们周边很多供应商朋友们,包括无锡江苏的,不管旅行社、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在上海设了办事处
据上海市*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测算,“营改增”后,上海市税收将因此减少大约100亿元,上海成为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一个税收“洼地”,而对于这个现象,一些专家认为,对试点地区上海是个有利现象,但对于全国来说,并不是利好信息。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表示,毕竟来讲它没有做增量,只不过是成量的业务的流动,没有带来整个国家的业务的拓展。那么从这一点来讲,就是好像这种由于税收*策洼地导致的这种无序地流动和竞争,是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