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腿抽筋只是缺钙吗 [复制链接]

1#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之久,尤其是半夜腿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而往往很多人会认为腿抽筋只是身体缺钙所致,赶紧需要补钙才能避免腿抽筋的出现。实际上并不完全是缺钙那么简单,它还与多种因素有关!

引起腿抽筋的原因有哪些?

1.身体缺钙。正如大家所想,大多数人腿抽筋与身体缺钙有关。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一定浓度的钙离子能够维持肌肉正常的兴奋程度。如果钙离子浓度低于2.25mmol/L,肌肉就没那么听话了,一点轻微的刺激也可能让它发生痉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腿抽筋。

2.寒冷刺激。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大脑会发出指令,让全身骨骼肌阵发性收缩,以此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寒战。如果此时肌肉因为代谢产物聚集、缺钙等原因,导致细胞兴奋性增强,就容易发生肌肉痉挛。如果是因受凉而致的腿抽筋,只要做好腿部保暖工作就能缓解不适和避免发生。

3.过度疲劳。老年人体弱,肌肉力量比较差,再加上机体代谢功能减退,过度劳累就会导致抽筋。而对于年轻人的抽筋可能是由于运动过度,特别是无氧运动,会导致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并产生代谢废物。如果没有及时拉伸、放松肌肉,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就很容易刺激小腿,造成小腿抽筋。

4.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和血供不足,导致腿抽筋的情况发生。

5.其他疾病。在患有某些疾病时,发生腿抽筋的概率会增加。比如:低血糖,肌肉工作需要消耗葡萄糖,当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增强,也容易发生腿抽筋。此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块糖,提高血糖浓度。除此以外,甲状腺疾病、尿毒症、外周神经病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抽筋。

那么生活中如何预防腿抽筋呢?首先,要注意补钙。可以多晒晒太阳,多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牛奶、虾皮、动物肝脏等。必要的时候,或者需钙量多的时候,可以吃些钙片。其次,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但不要超过20分钟。可以对小腿肌肉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保暖。最后,要加强锻炼,改善血供,增强肌肉收缩能力,可以有效预防抽筋。但同时也要防止肌肉过度疲劳,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和拉伸,以防出现肌肉拉伤。

对于突然发生的腿抽筋,推荐几个小妙招:

反复勾脚尖:腿部抽筋时,可以伸直小腿,反复勾脚尖或脚趾,多进行几次,就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帮助缓解肌肉痉挛。如果抽筋严重,没有办法自主勾脚尖,也可以用手捏住脚尖,稍微用力往后扳几下。

用力捶腿部:腿部抽筋时,也可稍微用点力捶打腿部,或揉捏腿部肌肉,帮助紧张的肌肉放松,从而缓解抽筋。经常捶打腿部肌肉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辅助预防腿抽筋的发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