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耳鸣抑郁与肠痉挛 [复制链接]

1#
在我临床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触诊的重要性。特别是临床上的一些久治不治愈的疾病,往往要通过触诊来帮助我们,一层一层地抽丝剥茧地找到问题的本源。昨天,一位病人紧急联系我,加班几天,忽然耳朵出现发蒙和吸气的感觉,好像从飞机上下来的感觉,头发蒙且眉棱骨发紧,两侧太阳穴也紧疼。舌头伸出来,超过口唇线,是个虚证。两侧高出,色淡,血虚肝胆有郁。舌中线两侧略高,发红无苔,脾胃阴不足且有瘀堵。舌底两条青筋比较有特点,粗大却灰白无血色。诊脉:左人迎一盛,右脉口一盛,静。左人迎比较有特点,关、尺沉至骨,人迎却大且硬,上越而顶手。从舌来看,是一个脾虚肝郁的舌象。从脉来看,可定位为足厥阴足太阳经。脉势显示左边少阳不降,右边厥阴不升,以左侧少阳不降为主证。确定治疗方向,需要切入一个治疗点。按内经所言,耳鸣,先取手,再取足。从上开始查体,发现左手少阳三焦合穴,有累累如珠瘀堵点,上焦如羽,用脉针轻轻在堵点穴位轻轻刮开,皮都不用破。查尺肤,在腕前和手心还有余热,于是在右边劳宫也轻点几呼,让右侧阴气有一个出口出来,顺手把右手三焦上在堵点也打开。手少阳阴阳一通,就听到她说,耳蒙好像被打开了,耳鸣声一下子小多了。但是病人仍有两眉棱骨紧,两侧太阳穴疼痛的问题。两眉即阳明胃,两侧太阳需找少阳。此时,脉显示在腹部中下焦,深处气机淤滞导致不能少阳胆气不能下行。先找到脐上中脘处,果然有压痛点。但瘀堵不太严重,显然这里不是问题的终点。再轻轻探压左下腹部,她“啊”地叫了起来,原来这里小腹纠缠了很多筋结,问她有没有痛经或者小腹痉挛,答说有的。用手法松开筋结时,都能感受到这里深埋在尾骶骨及脊柱前侧的腹腔深处,盘根错节。配合呼吸自然松柔的手法,一点点让她自己解开深锁的条索。她的口干,胃不能消化的呃逆,头晕眉骨紧痛,就是源于这里长期的瘀堵,还有痛经、时常的肚子痉挛,也是由这里引起的,舌头下那两根又粗又没有血色的瘀络就是这里拘挛缺血的证据。想起她初诊时刚调开郁结时哭过一场,原来这里才是她长期情绪压抑的深埋点。看着她面部开始红润,眉头舒展开来,两侧太阳穴也不疼了,术毕起身,一身轻松,露出了轻松的微笑。从耳鸣,到头痛,到胃堵塞,到痛经腹部肠痉挛,最后到情绪的郁结点,一点点从表面的疾病,抽丝剥茧地找到问题根源。最后针对她的腹部偏薄,营养不良,用小建中汤合少许柴芩善后即可。在触诊过程中,往往除了四肢,腹部是很多问题根源的集中点,因为这里是上半身(天部)和下半身(地部)的连接点(气交,也叫人部),所以往往很多妇科病如痛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甚至连及乳腺结节等,就是因为骶髂关节、小腹一带的经筋瘀堵没有调开,导致肝经瘀滞,水血互结。其他如坐骨神经痛、肾炎、肠痉挛、肠黏连、高血压、心率不齐(包括早搏、房颤),也都是这里长期瘀堵而化生百病的。每一次的治疗,也都是这样一层层寻找病机的过程,虽然平淡,却希望每一次都能从根源治疗到位,减少病患的痛苦。这也是我们希望一直遵循的内难精要:针以治神,神明纲纪乃阴阳,阴阳得正,自然病除。

(图片来自网络)

方寸山

纯中医

向道之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