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01经典解释及辨析
?诸禁鼓栗与失语
在中医经典中,有这样一条:“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其中,“禁”与“噤”相通,指无法正常发声,即失语;“鼓栗”则形容牙齿相互撞击,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
然而,仅仅将这种现象与火联系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寒邪同样可以导致口禁不开、全身颤抖的情况出现,而且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并不罕见。在解读这条经典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古代写书的简练风格。他们惜字如金,不会过多赘述。因此,在理解时,我们需要前后对照,深入挖掘每个字词的含义。
?如丧神守与精神失常
特别是“如丧神守”这四个字,其中“神”代表着心主神明,而“守”则意味着心的把守功能。当心无法正常把守神明时,就会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况。这里的精神失常虽不算严重,但已预示着后续可能出现的更严重问题。同时,“心不守神”也暗示着心火无法正常下纳于肾,进而导致一系列身体反应。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理解这条经典的含义。不仅要注意到火与失语、痉挛的联系,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寒邪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身体的信号,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结合“诸禁鼓慄,如丧神守”来看,其描述的是当人体出现发热并伴随精神异常时,可能出现的失语、牙齿打战和身体颤抖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里都归属于火。中医的辨证法强调“取类比象”,即归类法。因此,这些与心相关联的症状,我们都归于心火。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类情况时,可以归纳为心火所致。
02痉挛与湿邪关系
?湿邪与痉挛分类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十条:“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痉,即筋脉拘急、肌肉强直,是中医所说的痉证,其临床表现包括痉挛抽搐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痉证分为刚痉和柔痉两种情况。刚痉表现为无汗、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而柔痉则伴有出汗。
这种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灵枢·经筋》提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说明寒邪会导致筋脉拘急。同时,《灵枢·热病》又指出,“热而痉者死”,这实际上是指阴虚血少、血不养筋的情况。当阴虚血少的人出现肌肉筋膜痉挛时,情况相当危险,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寒邪影响与治疗
另外,“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也告诉我们,小腿抽筋等痉挛症状往往与寒邪有关。当局部受寒时,就可能出现抽筋的情况,这在半夜尤为常见。虽然患者可能已经盖好被子,但阳虚或阳郁导致局部阳气无法敷布,从而出现寒象。
同样地,张仲景的有汗无汗分类也可以用寒热来理解:有汗则津液流失,可能发展为阴亏血虚;无汗则属于寒证。
项强,即颈部后侧肌肉的僵硬与不适感。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这种情况与湿邪紧密相关。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这一论述出发,探讨湿邪的本质。湿,从字面上理解,与水有关,即我们肉眼可见的水分。在自然界中,空气我们是看不见的,但当水以雾、露等形态出现时,我们便能感受到其湿气。同时,“濕”和“溼”这两个繁体字,都包含了“丝”这一元素,这进一步印证了湿邪与水的关系。
当湿邪侵入人体时,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其中,颈项部的肌肉僵紧和不适感就是湿邪影响的一种表现。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湿邪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脾胃负责运化体内的水湿,一旦其功能减弱,就会导致湿气内生。而颈椎病患者中,脾胃虚寒者占比较高,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湿邪与颈项部症状的紧密联系。
曾有一位患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描述自己曾患严重的胃脘疼痛,疼痛剧烈时感觉胃部有一根筋牵扯到大椎位置,导致颈部无法伸直。这种情况在胃痛患者中并不罕见,但这位患者的描述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胃痛与颈项部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中医理论中湿邪与颈项部症状的紧密关联。
之前在探讨关元时,我曾提及几位女性颈椎病患者,她们共同的特点是曾接受过子宫肌瘤手术。关元穴,这个位于膀胱之上的穴位,在女性体内则恰好处于膀胱与子宫之间。子宫手术往往会对关元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元气。元气受损则无法有效温煦脾胃,导致脾胃虚寒,进而引发颈部疼痛。这些女性患者在子宫手术后不久,便纷纷出现了颈部疼痛、转动困难的症状。
另外,我们临床中还观察到,这类颈部僵紧的患者,在轻轻揉捏颈部时,颈项部皮肤会发红,若进行刮痧,更是会立即显现出痧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此类颈部僵紧的情况归为“刚痉”,并推荐使用葛根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结合之前所讲的眩晕机理,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出:“胃寒项强(僵)眩晕生”。湿气与脾虚密切相关,而脾虚又往往导致胃寒。因此,解决诸痉项强的问题,关键在于调理脾胃虚寒。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