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无肉不欢rdquo怎么 [复制链接]

1#

一边“葛优瘫”看电视

一边喝酒、撸串……

美好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这是时下“宅男宅女”们最喜欢的假日休闲方式

其实此时,他们已被肠癌盯上了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器官。肠道不仅掌管着人体70%的免疫功能,而且负责身体99%的营养吸收,80%的*素排出。因此,肠道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决定把每年的5月29日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发出的警示,注意肠道健康。

本期《非要你健康》非常荣幸邀请到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天舒教授,和大家聊聊肠癌预防、治疗的那些事儿。

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今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年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为38.8万人,即每10分钟就有7人确诊为结直肠癌,他们中绝大多数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国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那么,怎么才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呢?

哪些是高危人群

中老年人群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肠癌发病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越来越高,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一个高峰。

喜不良饮食人群

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极易诱发大肠癌。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在一级亲属当中,即兄弟姐妹和父母有人罹患胃肠道肿瘤。

吸烟、饮酒人群

研究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更高。有大肠癌、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大于等于30克,将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结肠息肉病史人群

有大肠息肉的患者也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对于以上六类高危人群,专家建议从40岁开始,每3到5年,需进行一次大肠癌筛查;其中有家族史的,医院做全面检测并针对性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对于非高危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每5到10年进行一次大肠癌筛查。

如何早期发现

5大症状提示肠癌发生

排便习惯及粪便形状发生改变

突然发生慢性腹泻或便秘,或粪便形状渐渐变细,这可能是肿瘤引起肠道狭窄,导致不正常分泌。另外生活习惯的改变,情绪压力等也可能引起。如出现类似症状,一定要探讨原因。

便血、便不出或排泄黏液

造成便血的原因很多,主要以良性病灶较为常见,例如痔疮,肛裂,息肉,大肠发炎,大肠憩室症等,但出血也是大肠癌的症状之一。另外常常想要上厕所,实际坐在马桶上又解不太出来,这也是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之一。除腹泻或肠炎时会产生一些黏液,大肠癌和大肠息肉也会产生,且以黏膜状息肉为多,有时大肠癌还会混杂血液。因此,若出现类似症状,别轻易自我诊断,更别因忌讳求医而延误确切的诊断和治疗时机。

腹痛

当肿瘤引发腹痛,通常是因为肿瘤已侵犯到肠壁外,或是已有部分肠阻塞情形。疼痛无特异性,也常不限于一处,因此若有慢性腹痛,都要详细检查。

贫血

临床上许多大肠癌的初始症状就是贫血。但是,贫血症状是渐进的,容易被忽视,因此耽误早期治疗的时机。另需注意的是,贫血也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血液疾病所导致,在朝肠癌方向做判断前,应先排除这些可能因素。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与其他许多癌症的症状相近,大肠癌也可能引发胃口不佳,食欲不振。大肠癌在早期体重减轻的情况并不明显,但可因肿瘤阻塞,腹痛,导致营养摄取不良,或肿瘤转移而使体重逐渐下降。

发现以上症状,该怎么办

发现有便血、大便中有黏液、大便习性改变等,就要引起注意,医院进行相关检测。目前,I期肠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治愈率达90%以上;II期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达70%~80%;而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却多在50%以下;IV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不到10%。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才有更高的生存率。以下几种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

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筛查方法。检测结果阳性,也可能是其他常见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胃溃疡等,因此需要做直肠指检或肠镜进一步明确出血原因。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区别痔疮与直肠癌更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法就是医生将手指伸入肛门内,根据手指触及直肠四周粘膜进行检查,得出初步诊断。一般说来,肛门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手段。但是受限于医生手指的长度,对于直肠上端的肿瘤难以探及。

肠镜检测

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更直接手段,也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有效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并可取活检做病理学检查。

大部分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癌变,大于2厘米的腺瘤有一半以上都会发生癌变。然而从腺瘤的发生,到癌变的发生,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能在腺瘤未癌变或者早期癌变的无症状阶段,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经内镜微创治疗,则可以阻断了其向癌转变的机会。

CT、基因筛查

很多人反应做肠镜检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对于拒绝肠镜的患者,可选择在有结肠重建技术的单位进行CT检查,也可以发现肠壁病变。出于CT有辐射性,且发现早期病变优势不如肠镜,因此较少用于早期检查,是无法进行肠镜检查的另一种选择。

另基因筛查也是发现肠癌的一种途径,尤其是为具有遗传性的林奇综合征患者家人建立“预警”。

肠癌会遗传性吗

据统计,绝大多数的大肠癌为散发性的,但其中约20%的大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家族中有以下情况,建议进行基因检测评估遗传风险。

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癌症(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相近的两代人均患有同一种或同一类型的肿瘤;

家族中有一位异常年轻的肿瘤患者(<50岁)。

日常预防要注意什么

六大恶习最容易导致大肠癌

无肉不欢——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极易诱发大肠癌;

口味重——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爱吃腌制食品——腌制食物含有相当多的致癌物质;

一坐就一天——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

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

喝酒、抽烟——几乎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它们的身影。

从日常饮食预防大肠癌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保持适当的体重;

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少喝酒精饮料。

华常安TM——结直肠癌一站式基因检测

针对可获取组织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一次性检测与结直肠癌相关的77个基因与15个MSI位点,覆盖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分子诊断、用药治疗,以及预后相关的基因。

由华大基因倾力打造。

为健康,访名家,求真知,辟谣言。

把生命科学、健康知识掰开了,揉碎了拍给你看、话给你听!

说癌论道

说点靠谱的基因科普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