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孕妈都曾在夜晚入睡后因小腿抽筋而痛到醒来,使睡眠品质不佳。怎么减少抽筋的发生机率?首先,要先理清抽筋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预防恼人的抽筋现象,让孕妈一夜好眠!
许多准妈妈在怀孕后,晚上经常出现抽筋的状况,甚至疼痛到无法入睡。为什么抽筋往往发生在半夜、清晨?其实,白天也可能出现抽筋的现象,只是在白天,孕妇的身体有活动,血液循环较好,不是单纯躺在床上,因此疼痛的感觉不会那么明显。不少人以为怀孕时抽筋,一定是因缺乏钙质所引起,所以只要补钙即可改善抽筋的症状,但其实有很多因素会引发抽筋!
孕期抽筋不只发生在怀孕后期?
孕期最常发生抽筋的阶段,是在怀孕20周之后。但若准妈妈在第一孕期受到抽筋的困扰,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妊娠剧吐所引起。
怀孕前期
孕吐是怀孕初期常见的现象,很多孕妇会感到恶心,想吐,但通常会过一阵子就会缓解。少部分的孕妇孕吐情形会延续更久,或出现较严重的身体症状,当孕吐情形较严重,则会导致缺水、体内电解质不平衡,让小腿肌肉痉挛。
怀孕中后期
当胚胎发育至9~10周时,骨骼就会开始逐渐生长,到了怀孕中后期,孕妇的身体为了因应胎儿所需的钙质,让胎儿的骨骼发育更佳,使自己流失更多骨骼钙质。另外,随着步入怀孕后期,准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子宫也容易压迫到下肢的血液回流、神经系统,让血液循环不好,引发抽筋症状。
如果孕妇久站或久坐,或者维持同样的睡姿太久,也会增加腿部肌肉的负担,让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因而引发抽筋。有些在冬天怀孕的准妈妈也容易出现抽筋的状况,因为冬天的夜晚气温较低,孕妇容易着凉,让肌肉不自主收缩的痉挛情形经常发生。
找出孕期抽筋原因,对症下药!
抽筋发生的当下,该怎么缓解身体的疼痛呢?抽筋是肌肉不自主收缩的现象,因此抽筋时要尽快伸展肢体,以缓解不适。如果孕妇在睡觉时小腿抽筋,可以把脚掌贴在墙上,或者将膝盖打直、把脚趾头朝上,借此伸展小腿的肌肉。
如果孕妇是因为受寒而抽筋,就要注意腿部的保暖,可在睡前以温水泡脚、穿着棉袜等,让下肢的血液循环更好;若是因营养素不足,而出现抽筋的现象,可通过补充钙质、维生素D,降低抽筋的发生机率,以下详加说明:
补充钙质
孕妈可以从乳制品摄取钙质,也能多吃菠菜、苋菜等深绿色蔬菜,或是小鱼干、芝麻、坚果类等。若通过日常饮食无法补足体内所需的钙质,不妨以钙片、营养补给品作为辅助,但要注意不能过量服用。
钙质补充以一日~毫克为限,过多的钙,亦会影响骨质密度、肾结石产生,严重会影响脑部及心脏的功能。至于钙含量到底够不够?还是需要配合临床抽血检验钙含量及维生素D3来监测,若有必要,可能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3进而增加钙磷吸收和钙磷稳定。
补充维生素D
钙质进入人体后,会通过维生素D的转化再被身体吸收、利用,因此,若缺乏此营养素,也可能会间接影响钙质的吸收,进而造成抽筋。亚洲女性很怕晒太阳,这多少会影响骨质的增升。孕妇的身体因荷尔蒙变化,更容易感到燥热,再加上女性往往担心晒黑、晒伤,选择待在室内空调房,较少接受日晒。
局部抽筋,小心是子痫前症加重!
大部分的孕妇出现抽筋的现象,是因为怀孕期间为了供应胎儿营养,导致进入伪更年期的状态,让钙质流失过快。然而,若孕妇有子痫前症的问题,并出现局部抽筋的现象,必须要特别留意身体出现的症状。
子痫前症是妊娠高血压的一种,多半发生在怀孕20周之后,主要征兆是血压上升、合并有尿蛋白或水肿等症状,子痫症则是子痫前症合并有癫痫的症状。若有子痫前症的孕妈加重到子痫症,就不会只出现局部的小腿抽筋,而会全身抽搐。但值得注意的是,若孕妈有子痫前症,合并有局部抽筋的现象时,就应该提高警觉心,留意子痫前症是否有加重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