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郑亚雷)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神医院第一例咬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良好疗效。
今年32岁的董先生因“发作性左侧面部抽搐,张嘴困难十余年”来交大二附院就诊。据患者自述,频繁发作的咬肌抽搐对其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说话、进食、睡觉时都会发作。医院就诊,均未得到明确诊断,多次采用“肉*素”注射缓解症状,但都在短时间内复发,药物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入院后,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屈建强教授组织治疗小组经过反复讨论,结合患者症状及病情演化过程,考虑患者可能患有一种罕见的三叉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半侧咬肌痉挛。经过相关检查,最终明确了该患者确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运动根导致了病情发作。诊断明确后,在屈建强教授的指导下,由周乐主任医师、权俊杰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三叉神经运动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患者反应良好,面部肌肉抽搐缓解,张嘴不再受限,进食、说话等动作恢复正常,面部疼痛及僵硬感消失,已于近期康复出院。
据了解,咬肌痉挛属于颅神经疾患的一种,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有个案报道。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三叉神经运动传导通路发生短路,而“血管神经压迫”是导致短路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咬肌痉挛发作时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痉挛、牙关紧闭,持续的肌肉抽搐可引发面部疼痛,甚至造成颞下颌关节脱位、牙齿断裂,大笑、说话、进食都有可能诱使病情发作。局部注射肉*杆菌*素是治疗咬肌痉挛的常见疗法,但疗效通常仅维持一小段时间,复发率很高,并有可能造成咀嚼无力。
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得益于多年的颅神经疾病治疗经验,治疗组成员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完善的术后管理流程。此次咬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成功开展,医院在此疾病手术治疗方面的空白,也标志着该院神经外科在颅神经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涵盖病种更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