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痉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07年,江西伤残老兵给战友扫墓,意外发现 [复制链接]

1#

晏礼根,是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在近三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他曾作为一个排爆兵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最后,晏礼根因伤残疾下了战场。

但让晏礼根感到难过的并非是伤残,而是他的功劳因为一个乌龙事件而被掩盖,这让他寝食难安。

于是,在年的清明节前夕,老人坐上了火车,来到了南宁......

清明节当天,晏礼根来到了南宁烈士陵园,他颤颤巍巍地走到墓前,表情始终很是肃穆。

看着墓碑上的一个个名字,晏礼根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的思绪又被带回了那早已消散的战火硝烟之中。

当晏礼根的眼光落到一块墓碑上的时候,他的眼神瞬间便发生了变化,原本快要溢出来的眼泪顿时便止住了。

只见在那块墓碑上,写着“晏礼根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上面贴着一个穿着绿*装的年轻士兵的相片。

自己活得好端端地,怎么会被认为牺牲了呢?

就在晏礼根苦思哪里出错的时候,站在他身后的老团长雷悦威走到雷悦威身边,笑呵呵地对他说:“你看嘛,这就是你的墓碑,呵呵呵,这下是搞了一个大乌龙!”

就在几天前,雷悦威在南宁火车站见到了晏礼根,当时的雷悦威几乎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这个老兵早就死在了越南战场上,他还每年都和妻子一起去给那些老部下扫墓。

哪想到有一天他还会站在自己面前,以至于雷悦威的妻子在看到晏礼根的时候,怯生生地躲到了丈夫的身后,还以为自己遇上了灵异事件。

在反复确认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大活人后,雷悦威指着晏礼根哈哈大笑:“好你个晏礼根,我还以为你牺牲了呢,原来你还活着!亏我还每年给你去上坟。”

本来是来找老首长打听事情的晏礼根,一时间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当年在战场负伤,后来不知所踪,连里都以为他死了,于是把他安葬在了烈士陵园里。

听到这些事情,晏礼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面露惊喜之色,好像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然后,晏礼根就对老团长说:“团长,你能带我去趟陵园吗?”

雷悦威欣然答应了下来,说:“这有啥不行,你先跟我回家,过两天我带你去。”

雷悦威带着晏礼根回了家,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他,并在随后带他去了陵园。于是,就有了我们开头提到的事情。

至于晏礼根为什么在听到陵园的事情还有看到自己墓碑后一脸欣喜,还有他找雷悦威又是打听什么事情,此事就说来话长了。

那还是年的时候,彼时刚刚成年的晏礼根背井离乡,来到了洛阳,希望在此找到一份工作。

晏礼根是江西万载人,家境贫寒,又有着众多的兄弟姐妹,为了养家糊口,年长一些的晏礼根不得不自谋出路,于是就和同乡的青年一起去了洛阳务工。

在来到洛阳后,晏礼根一直在积极找寻工作,但一连好几天都没个机会。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则征兵的通知。

那一刻,晏礼根的眼神亮了起来。进入新中国,当兵是无上光荣的事情,哪个小伙子不想穿上一件绿*装呢?

更何况,晏礼根也是从小听着 的故事长大的,他对人民解放*有着由衷地向往。

以前在老家没机会,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晏礼根毫不犹豫地就跟着几个同伴一起报了名。征兵有着严格的程序,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幸运地是,晏礼根的身体素质很好,一下子就被选中了,而他的同伴则落选了。

得知自己成功验上了兵,晏礼根兴冲冲地告诉自己的伙伴:“给我娘捎个口信,就说我在洛阳当兵了,今年就不回去了。”

很快,晏礼根就被*队接收,成为第43*师团一营一连的一名战士。

进了*营后晏礼根才明白,当兵远不是外人看上去的光鲜亮丽,而是要面对刻苦的训练和极为严格的要求,这对新兵来说可是个不小地考验。

好在晏礼根是穷苦人出身,吃苦受累对他不是大问题,反倒是技术操作才让他头疼。

虽然晏礼根身体素质很好,但他以前没搞过运动训练,身体协调性比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战术动作训练。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通过了考核,而自己总是落在后面,晏礼根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当兵的人一定要有好胜心,这样才能去挑战自我,才能战胜敌人。

基础差他就加练,动作难他就找连长指导,晏礼根当时就觉得: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差!

就这么过了几个月,晏礼根的训练成绩终于赶了上来,而且还排在了前面,这让他的连长对他很赞赏。

更由于晏礼根是一个老实细心的人,所以在连队里人缘很好,大家都和他相处融洽,上级因此对他评价不错。

就在此时,一个好事落到了晏礼根的头上,他成为了师长张万年的警卫员。

原来,师长张万年也是新调到师的,他一上任忙于工作,还没来得及给自己配备警卫员。

现在部队的工作他已经抓好了,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于是让各连队推荐优秀士兵。

当任务派到一连的时候,连长立马就想到了晏礼根,并给他写了推荐信。

没想到的是,晏礼根还真让师长选上了,连长对晏礼根说:“好小子,你运气可以啊,过去了好好干,千万别给一连丢脸!”

晏礼根兴冲冲地给连长敬了一个礼,然后说:“请连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就这样,晏礼根来到了张万年的身边,做了整整五年的警卫员。五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距离晏礼根入伍就已经过去七年了,晏礼根的服役期限到了。

当知道要退役的时候,晏礼根满是不舍,他向自己的老战友一一告别,然后带着行李缓步走出了营区。

临出门的时候,看着大门上闪闪的红星,晏礼根只觉得自己的鼻头酸酸地。

晏礼根慢慢远离了*营,准备踏上回家的汽车。

而就在这时,一辆吉普车却飞驰而来,晏礼根知道,那是师长张万年的专车,自己办退伍仪式的时候,师长有事不在*营,难道他是来送自己的?

想到这,晏礼根的心里还暖暖地。没想到,车上下来的是一个*官,他跑到晏礼根的面前说:“晏礼根,走,带上东西跟我回去,师长有事找你。”

晏礼根满脸疑惑,但又不好违抗命令,于是就跟着那个*官一起回*营去了。

回去后的晏礼根走进了张万年的办公室,而张万年看到他后,还埋怨说:“你要走怎么不和我说一声?”

晏礼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师长您不是不在嘛。”

张万年示意他坐下,然后才说:“是这样的,听说你要退役了,我这边呢觉得像你这样的好兵就这么退役了挺可惜的,我这有个去处,你看你愿不愿意去?”

听到这句话,晏礼根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赶忙问:“啥去处啊?”

张万年说:“这个工作可不好做,还有点危险。”

晏礼根忙不迭地说:“甭管啥危险,只要组织需要我,我都可以。”

张万年笑着回答:“我想让你去学习排雷技术,这在将来可能有大用处。”

晏礼根没有半点犹豫,他立马站起来,很坚定地回答说:“没问题,这活我愿意干!”

于是,带着张万年的推荐信,晏礼根撤销了退伍申请,并被送到了工兵部队,学习排雷技术。

至于为什么要把晏礼根送到工兵部队去,张万年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张万年作为高级*官,已经嗅到中越之间的火药味,他预感中越未来几年说不好就会刀兵相见。

而对越作战和以往的战争是不一样的,那边都是山沟和密林,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常规的大兵团作战是施展不开的,丛林战将成为一个重要方向,而这就让工兵这一兵种显得尤为重要。

工兵不同于其它兵种,尤其是里面的排爆兵,那可以说是刀尖上的舞者,是在用自己的命保卫战友的安全。

从事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着很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有很好的判断力,通俗点就是胆大心细。

而经过与晏礼根五年的朝夕相处,张万年很清楚晏礼根的能力,他觉得晏礼根一定能够胜任这一任务。

于是,晏礼根来到了工兵某部,正式开始学习排爆的相关知识。

这不是一个好啃的骨头,光是学习各式地雷和爆炸物的作用原理、构造设计、功能特性,就已经让文化程度不高的晏礼根很是头疼了。

但万事贵在坚持,在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后,晏礼根终于是成为了一个熟练的排爆兵,他甚至能够开班授课,自己带学员了。

终于,在年的年底,已经厉马秣兵两年多的晏礼根终于等来了他期盼已久的命令,他和他的排爆小组被调到了云南前线。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熟悉形势后,晏礼根的小分队接到了任务,他们要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配合友*部队进行地雷清扫作业。

当时,越南*队为了阻止我*大部队的快速穿插,在中越边境构筑起长达上千公里,纵深数里的地雷带,这对我*是不小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晏礼根这样的技术人才行动起来。

在越南战争中,越南*民在我*的指导下学会了我*的游击战术,而他们现在又将其运用在了对付自己的恩人上。

因为中越边境分布着大片的密林地带,其间杂草丛生,动辄就是深沟溪涧。

越南*队因地制宜,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地雷,地雷数量之多,足有上百万颗;而密度之大,一平米内甚至就有四五颗。

他们甚至还玩出了不少花样,通过对老式地雷的触发方式进行变更,使其会以各种非常规的方式被引爆。

越南*队的这种操作对当时的我*士兵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困扰,战士们有时难以快速突进,只能以匍匐姿态小心翼翼地推进。但这种方式效率太慢,还会给士兵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这时候,排爆兵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晏礼根带着自己的战士日夜以继地奋战在一线,为友邻部队清除了难以计数的地雷。

但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这成千上万颗地雷中,纵然晏礼根和他的战士能够发现并排除一大半,但只要有一个炸掉,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这一过程中,晏礼根牺牲了好几个战友,有那么几次他几乎是亲眼看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被炸成了碎片,这让他无比难过。

对战友的惋惜最后都被他转化成了对敌人的愤恨,晏礼根只有更拼命地排雷,好让我们的大部队能够尽快消灭敌人,为我们的战士报仇。

在禄平战役爆发后,晏礼根照常带着战士们出任务。

就在他们仔细搜寻的时候,一个叫毛永德的战士突然颤抖着声音说:“不好,我好像踩到雷了!”

晏礼根被吓了一跳,他看向毛永德,只见他一动不动地站着,一条腿因为紧绷着一直在发抖。

很显然,毛永德踩到了一颗松发雷,也就是大家在电视上常见的那种地雷,只要一抬脚,地雷就会爆炸。

但和电视上不一样的是,松发雷的排雷方式远没有那么简单,期间压力一旦稍有变化就有可能引爆,所以排雷者根本不敢轻举妄动,而踩中的人会遭遇难以忍受的心里煎熬。

看到毛永德踩了雷,晏礼根赶紧对他说:“别动,我来给你排!”

说完他就要上去,但毛永德颤抖着几乎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对晏礼根说:“你不要过来!”

晏礼根不管这些,他慢慢摸了上去,然后安慰毛永德说:“你要相信我!”

说着,晏礼根已经摸到了毛永德的脚下。

但可能是精神过于紧张的缘故,又或是长时间的腿部用力让毛永德有些肌肉痉挛,总之他的脚动了一下,然后地雷就爆炸了。

毛永德被当场炸牺牲,而晏礼根的头部、胸部和腰部都被弹片击穿,他血肉模糊地躺倒在草地上,很快就失去了意识。

幸运地是,晏礼根并没有死,他被紧急赶过来的战士背了下去,医院。

只不过,医院条件太差,人手也不够,面对晏礼根这么严重的伤,谁也没有办法,部队里最后是安排车把医院,而正是这次转院造成了后来的乌龙事件。

毕竟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互联网,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晏礼根的部队只知道他受了很重的伤,医院。

等到他的战友冲过来看他的时候,发现他却不在这里,问医生和护士,但他们也不知道。

毕竟当时的环境太嘈杂,医院每天转进转出的人太多了,医生也不可能记清楚每一个人。

就这样,所有人都医院因伤不治而牺牲了。

而事实上,医院里被抢救了回来,但因为当时的医疗水平限制,人们只把他腰部的弹片取了出来,其它的弹片只能留在身体里。

医院整整躺了五年,最后才伤愈出院,但此时的他已经被鉴定为伤残*人,不能再继续服役了。

这次,晏礼根是真的要回家了,他拿到了自己的退伍证,然后背起行囊回了江西老家。

因为在后方待了五年,医院,都不可能知道他所属的部队现在在哪里,晏礼根最后是一个人落寞地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家中,没有哪怕一个战友送送他,这也算是他的一个遗憾。

回到家中的晏礼根见到了自己的父母,这让他很是激动,他终于可以安然尽孝了。

此时晏礼根的心态如果用一句古诗来形容,那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尽管此时的晏礼根还没有到鬓毛衰的地步,但这十几年的*旅生涯完全改变了他。

这时候的晏礼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还将面对一个乌龙事件。回家后不久,晏礼根的家人翻看他的退伍证书,看到上面退伍原因一栏是这样写的:“因公负伤”,于是就问他:“你不是打仗受的伤吗?”

晏礼根自己也是莫名其妙地接过证书,看到上面果然写的是因公负伤,而不是因战负伤,他吃了一惊,心情一下子就郁闷起来。

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因公和因战的含义完全不一样,二者退伍的待遇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晏礼根不是一个计较待遇的人,但这句话却把他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功劳给掩盖了,这是他无法接受的事情。

想来想去,晏礼根还是过不了心里这个坎,他立马就去了县里的人武部,找相关领导问能不能修改过来。

但是,给他开证明的是广西的有关单位,江西这边无法证实晏礼根说的话,也没有权力对此进行修改。

被人武部拒绝的晏礼根心情苦闷地回了家,但他并不打算就这么算了。

在这之后的几年中,晏礼根多次走访上级单位,但始终都没能解决问题。

万般无奈之下,晏礼根想起了自己的老首长,于是四处打听,终于联系上了自己的老团长雷悦威。

与雷悦威取得联系后,晏礼根兴冲冲地带着行李就坐上了去南宁的火车,然后就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一幕。

通过雷悦威的走访了解,终于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

之所以晏礼根的退伍证明写错了事由,大概率是因为填写的护士一时笔误而写错了字。

雷悦威很快就把晏礼根在部队里的服役经历,以及他的负伤住院经过等资料都整理了出来。

带着这些资料,晏礼根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认可。

组织上认定晏礼根是因战斗而负伤,属于有功人员,并给他补发了这些年的待遇。

当江西省相关单位了解到这一情况,也很快给有关部门作了指示,让他们给晏礼根一家发放生活补贴,以抚慰这位为国残疾的英雄。

至此,晏礼根的心愿了却,而他也过上了幸福的晚年。

无论是建国前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战士,还是建国后为捍卫国家主权而抛洒热血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英雄。

晏礼根的经历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外出务工意外入伍,当兵两年就被上级看中,加入工兵又奋战越南,因伤退伍却接连闹出两个乌龙事件。

但晏礼根终归是得到了他应有的认可和待遇,这对于英雄来说很是重要。

从晏礼根的故事里我们也能看出,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的朴实与勤恳。

没有这种品质,晏礼根是很难在*队里脱颖而出,得到领导赏识的。

同时,面对最危险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并在此后一丝不苟地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在战友遇险的时候,他没有退缩,而一心想要救人。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受伤。

这种同甘共苦,勇于牺牲的精神,是我们中国*人最宝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